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及其認識,在多種可能的道德行為方式中,自覺地抉擇自己行為方式的一種精神活動。歷史上有的倫理學傢認為,道德選擇不受客觀必然性的影響,隻受個人自由意志的支配。有的則認為,人的行為完全受必然性的支配,否認人的道德選擇能力。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反對絕對意志自由論和道德宿命論,認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因而人的行為不能不受客觀必然性的制約。但是,人又有認識必然性的能力,人們隻要認識瞭客觀必然性及其反映在道德上的客觀要求,就能在道德行為的多種可能性中自自由地選擇,並承擔道德責任。因此,正確認識自由和必然以及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是解決道德選擇問題的基礎。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提高人們道德選擇能力的關鍵,在於使人們深刻認識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和共產主義道德要求,並在實踐中身體力行。這樣,人們就能在各種道德矛盾和道德沖突中,自覺地選擇對社會或他人有益的道德行為,抵制和批評各種不良的道德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