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不同歷史形態,倫理學考察道德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式之一,雖然有其自身相對獨立發展的歷史,但歸根結柢是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相適應的。處於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的道德,無論在社會內容、表現形式和調節功能等方面,都會打上明顯的時代印記。根據這種認識,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把迄今為止的道德,從總體上劃分為原始公有制社會的部落 -氏族道德(見原始社會道德)、私有制社會的階級道德和公有制社會的共產主義道德。相應於私有制社社會的不同歷史形態,階級道德又可以劃分為奴隸制社會的奴隸主階級道德和奴隸階級道德(見奴隸社會道德)、封建制社會的地主階級道德和農民階級道德(見封建社會道德)、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道德和無產階級道德。道德歷史類型的這種劃分,不僅顯示出道德發展過程所具有的客觀必然性,而且也顯示出每種類型都是道德發展總過程的環節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