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宗教。明清時期白蓮教一支派。又名紅陽教、混元門、元沌教,直隸永年曲周韓太湖所創。最初流行於畿輔、直隸,後逐漸擴大到華北、東北的一些地區。據弘陽教《弘陽妙道玉華真經隨堂寶卷》、《弘陽苦功悟道經》等記載,韓太湖生於隆慶四年(1570),少年時期曾至河南、湖北等地訪道,備曆艱辛,未成。萬曆十六年(1588)又到直隸臨城太虎山漕蹊洞修行,三年後得道,創立弘陽教。他奉無為教教祖羅清為祖師,自稱羅祖轉世,號飄高祖。又仿《羅祖五部經》造《紅陽歎世經》等為“紅陽五五經部”,謂之“大五部”。後又將許多經咒、佛號等造為《銷釋混元無上大道玄妙真經》等五部,稱“小五部”。萬歷二十三年,他到北京傳教,時值宮廷上下崇信佛、道,同時師巫術士之風甚熾;他結交太監頭目,尊為“護法”,並能投好於宮廷中下層人士以至某些權貴,其教乃興。二十六年,韓太湖死去,年僅29歲,教內借此編出許多神化他的故事,其教益盛。

  韓太湖及其繼承者所著寶卷很多,大部由內經廠刊印,為當時刊經最多的教派。該教崇拜的最高神為混元老祖(及無生老母),所著寶卷一般都冠以“混元”、“紅陽”或“弘陽”字樣。

  弘陽教傳習的內容多為一般白蓮教教義,道徒平日無甚活動,隻是在如來佛、地藏、觀音誕辰及飄高祖的生辰、忌日或為人辦喪事時,聚集部分道徒舉行佛事,宣念《弘陽苦功悟道經》、《混元紅陽臨凡飄高經》、《護國佑民伏魔寶卷》、《泰山東嶽十王寶卷》等經卷。此外還進行一些如治病、施藥、舍粥等社會公益事業。入清之後,弘陽教從宮廷回到民間,雖然名列申禁邪教的律例之中,但仍行教如故;而且從不分析宗支,改換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