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西那

  中世紀穆斯林哲學傢、教義學傢、醫學傢、自然科學傢和文學傢。西方稱阿維森納(Avicenna)。生於中亞佈哈拉城附近。父親阿佈杜拉是伊斯瑪儀派的信徒,對伊本·西那哲學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他自幼受嚴格的伊斯蘭教育,110歲能背誦《古蘭經》。後在哲學教師阿佈杜拉·納特裡的指導下,學習亞裡士多德、歐幾裡德、托勒密、法拉比等人的哲學、科學著作並獲得薩曼王朝曼蘇爾的特許,進入宮廷圖書館研讀。999年薩曼王朝覆滅時,逃至花剌子模從事學術研究。在哈馬丹時期一度被蘇丹任命為大臣,並在伊斯法罕從事科學研究活動。

  他在對哲學與宗教教義關系的研究上,極力調和哲學和宗教的矛盾,既不否定穆罕默德宣傳的教理,又堅持通過理性思維來認識真理,從而發展瞭“雙重真理”學說。在他看來,哲學是高於一切不受時間限制的人類永恒的學問,是包涵萬有的科學;潛心哲學研究的人,可藉以達到人力所能達到的最完美的境地。他還認為邏輯學是研究思維的規范學科,是人們理解和掌握哲學、觀察和分析世界物質的工具。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論者,他認為物質世界是永恒的,不可創造的,自然界的萬物都是由質料構成的。他說,沒有脫離質料的抽象的物體形式,形式包含在質料本身之中。兩者相互依賴和制約。但他又認為安拉是“第一存在”,是“自在”,並由此產生其他的“可在”,也就是萬物。認為安拉是一切事物在本性上的“動力因”和“目的因”,從安拉那裡流溢出世界萬物是必然的,但不認為安拉直接創造世界,也不認為安拉是人的行為的“第一推動者”。他十分註重對“靈魂”的研究,著有哲學百科全書《治療論》,即論靈魂的治療。他認為肉體和靈魂之間並無本質的聯系。靈魂不是物體所必有的形相,而是肉體所偶有的形相。靈魂是超出一般事物的物理屬性的特殊動力,亦即潛能。人有瞭它,才能接受抽象的事物和概念,它是一切可認識的事物的停留所,不是肉體的某一部分。他警告人們不要相信靈魂的“奇象”,卻又認為當靈魂超越萬物的等級而上升時,具有各種奇異的能力和影響。如身體的死亡是肉體永遠的毀滅,身體死亡之後,靈魂得永遠存在,而與世界的精神有或強或弱的聯系。他是醫生,因此關於靈魂的學說又受醫學和解剖學的影響。他認為人的最初認識來源於實踐,是通過感官接受的,但人的視、聽、嗅、味、觸五種感官又是彼此孤立的,它們需要把自己得到的外界信息,傳遞給一個“總感官”,這就是人的“靈魂”。他的哲學和科學思想對阿拉伯、中亞各族以及中世紀的西歐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生著作甚多。內容涉及哲學、伊斯蘭教教義學、醫學、幾何學、語言學等,其中重要的有《治療論》、《醫典》、《知識論》、《指導與詮明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