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所作的一種善惡判斷。這種判斷一般採取讚揚或譴責的形式。道德評價是對道德行為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判斷哪些行為是善的,哪些行為是惡的,進而幫助人們認清道德選擇的方向,明確自己承擔的道德責任。它可以揭示一個人行為的善惡價值,判明這些行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道德理想,從而形成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以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道德評價必須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這個標準隨著社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它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在階級社會裡,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評價標準。作為占統治地位的道德,總是以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作為道德評價的基礎。沒有超階級的、永恒不變的善惡標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產生以前的倫理思想傢們,在道德評價的標準問題上,或者片面誇大道德評價標準的絕對性,把它看成是永恒不變的,或者片面誇大道德評價標準的相對性,把它看成是主觀隨意的。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力圖掩蓋道德評價標準的階級性。

  道德評價是人們對客觀道德行為反復認識的一個過程,也是不斷地把道德行為與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要求相對照,看其是否相符合的過程。對一個道德行為作出客觀的正確的評價,不僅要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而且應全面考察行為的動機與效果,以及其他各種有關的因素。

  道德評價具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社會輿論和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自我道德評價的最重要手段。自我反省通常表現為道德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