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宇宙學中影響最大的一種科學假說。它認為我們的宇宙起源於溫度和密度極高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

  20世紀40年代末發現太陽的巨大能源來自熱核反應後,美國物理學傢G.伽莫夫把宇宙膨脹理論和基本粒子的運動聯繫起來,提出瞭大爆炸宇宙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原始火球”爆炸後整個體系即達到熱平衡。這時的物質主要是光子、電子、中微子、π介子、質子、中子等。隨著整個體系不斷膨脹,溫度不斷下降,物質形態依次發生如下變化:首先由中子與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原子核;然後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原子,形成氣狀物質;最後氣狀物質逐步凝聚成各種各樣的恒星系統,一直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

  大爆炸宇宙學與下列重要觀測事實較符合:河外天體系統性的譜線紅移;各種天體大都是30%的氦豐度;所有天體的年齡都小於200億年。它所預言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也為美國的A.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的觀測所證實。但是大爆炸宇宙學在星系形成及各向同性的起源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未能解決的問題。

  大爆炸宇宙學的哲學意義在於:①在更深的層次上揭示瞭世界的物質統一性。19世紀中葉,人們用光譜分析證明瞭世界在化學元素上的統一性;20世紀、20、30年代,對恒星大氣及其內部結構的研究,證明瞭世界在原子核水平上的統一性。大爆炸宇宙學建立後,對這種統一性的認識又深入到基本粒子和誇克的水平上。大爆炸宇宙學還把不同層次的物質形式看作是歷史上從某種“原始物質”中逐步演變出來的,從而生動地體現瞭物質世界的統一是多樣性的統一。

  ② 進一步沖擊瞭宇宙不變的傳統觀念。1930年前後,G.勒梅特、A.S.愛丁頓提出瞭宇宙膨脹概念,開始打破認為大尺度天體系統在總體上應該是靜態的傳統觀念。大爆炸宇宙學進一步從理論上系統、深入地描述瞭大尺度天體系統的膨脹運動圖象,對幾千年的傳統不變觀念作出瞭革命性的沖擊。大爆炸宇宙學還表明,現在已知的各種運動形式都有其時間上的歷史,宇宙大爆炸後隨著物質形態的演化,運動形式及其相互作用也越來越復雜多樣。

  ③提出新的宇宙演化假說。大爆炸宇宙學認為,我們的宇宙有一段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演化史,並且隨著原始物質→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氣狀物質→各種天體→生命的演化途徑發展到今天的樣子。大爆炸宇宙學還把目前已知的各種基本物理規律統一在一個歷史過程中,使永恒的自然規律愈來愈變成歷史的規律。大爆炸宇宙學涉及到地球上無法實現的物理條件,有助於人們發現新的自然規律。

  ④ 引起瞭對宇宙是否無限的爭論。在爭論中,一方認為,大爆炸宇宙學所研究的宇宙是哲學上所指的無限宇宙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類已知的最大空間范圍、最長時間尺度、最深物質層次。在這個意義上,它豐富瞭對宇宙無限性的認識。另一方則認為,大爆炸宇宙學證明宇宙在時間上有一個開端,與宇宙無限的哲學觀點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