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哲學傢董仲舒的政治哲學著作。據《漢書·董仲舒傳》記載,董仲舒說《春秋》事得失,作《聞舉》、《玉杯》、《蕃露》等數十篇。《蕃露》是他講《春秋》諸篇中的一篇。“蕃”與“繁”古字相通。《史記》說“蕃露”原是冠冕的一種裝飾,綴玉而下垂。賈公彥在《周禮·春官大司樂》中作疏說:“前漢董仲舒作《春秋繁露》。繁:多;露:潤。為《春秋》作義,潤益處多”,認為《春秋繁露》是對《春秋》大義的引申和發揮。現存《春秋繁露》有82篇。其版本有《永樂大典》所載《宋本》,明代蘭雪雪堂活字本,清代盧文弨抱經堂校刊本。註釋本有清代凌曙的《春秋繁露註》和蘇輿的《春秋繁露義證》等。《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學,發揮“春秋大一統”之旨,闡述瞭以陰陽、五行為骨架,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哲學-神學理論,宣揚“性三品”的人性論、“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的倫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統循環的歷史觀,為漢代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制度,奠定瞭理論基礎。

《春秋繁露》宋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