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之際思想傢王夫之著作總集。明亡後,王夫之隱居衡陽石船山麓,為總結明亡教訓而篤學深思,發憤著述。所著書近100種、400餘卷。其主要哲學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詩廣傳》、《張子正蒙註》、《思問錄》、《讀四書大全說》、《黃書》、《老子衍》、《莊子通》、《讀通鑒論》等。

  王夫之生前,除青年時曾自刻一部詩集《漧濤園初集》外,其餘著作全未刊佈;他死後十餘年,其子王敔曾選刻十數種,是為湘西草堂原刻本,流傳甚少。。乾隆三十八年(1773)開四庫館收書,對王夫之著作著錄6種、存目2種、查禁9種。道光二十二年(1842),王夫之七代孫王世全始於長沙匯刻王夫之遺著18種,名《船山遺書》,是為湘潭王氏守遺經書屋刻本。其編選僅以所謂“經類”為限,編校者鄒漢勛又對原著任意刪改,故該本有較大缺陷。稍後,湖南聽雨軒補刻瞭賀長齡等校訂的《船山史論》2種,俞焜在衡陽補刻《船山子集遺著五種》,亦稱《船山遺書》,均印數不多。到同治初年(1864~1866),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出資,由劉毓松等任校讎,在金陵重新匯刊《船山遺書》,合經、史、子、集四部,共58種,另附《校勘記》,是為金陵刻本;光緒十三年(1887)又在湖南船山書院補刻6種,統稱曾刻本,搜羅較富,雖經曾氏有意刪節或空格達百餘處,但王夫之大量著作因此得以廣泛流傳。1930年,上海太平洋書店依曾刻本體例,重新用鉛字排印瞭《船山遺書》,補入新發現手稿6種,共輯王夫之著述70種,此為搜輯最全為印本;僅《四書箋解》一書由王之春1894年刻於湖北藩署單行,未輯入,是為太平洋排印本,印數較多,流傳頗廣,惜校勘欠精,錯誤較多,1972年臺灣曾重印一次。王夫之著作散佚者尚有《呂覽釋》、《淮南子註》等19種、佚文若幹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搜集、刊佈瞭部分佚文,就《船山遺書》中主要著作出版瞭新校點本或選註本以及影印手跡等十餘種。1982年湖南嶽麓書社決定在舊出《船山遺書》基礎上,重新精校編印《王船山全書》。(見彩圖)

王夫之(1619~1692) 中國歷史博物館提供

《船山遺書》(清刻本) 湖南省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