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體系。不同類型政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體系各有其不同的特點。

  在實行議會制的資本主義國傢,資產階級政黨是在議會鬥爭中成長和進行活動的,其組織機構也是隨著議會活動而健全起來。英國是最早產生資產階級政黨的國傢,1679年在議會中就出現輝格黨和托利黨,當時這兩個黨都沒有定型的組織機構。後來在形成議會內閣制的百餘年中,由議會授權占議會多數席位的黨派組織內閣,這樣在議會中對立的兩個黨就建立起各自的議會黨團。在18332年選舉改革前,議會的選舉由少數權勢人物圈定有限的選民;改革後,擴大瞭選民的范圍。19世紀30年代,托利黨和輝格黨先後演變為保守黨和自由黨。兩黨為瞭爭取選民,都在全國城鄉建立黨的地方組織機構以及全國性組織機構,專門從事登記選民,開展競選,拉攏選票等工作。由此,英國的政黨形成瞭議會內外兩套組織機構,即議會黨團與議會外的地方組織和全國聯盟。以保守黨為例:黨總部是最高領導機構,由黨的領袖直接控制,成員包括議會黨團成員、全國聯盟執行委員會的代表和黨的正副主席;全國聯盟是從事議會外組織和宣傳工作的機構,每年舉行一次年會,隻起討論和建議作用,無決策權;中央執行委員會是全國聯盟的執行機關,由黨的領袖和高級幹部以及各級組織的代表組成,每兩個月開會一次,任期2年;黨的地方組織,分各郡、市、縣,每一選區設一支部,支部下分設若幹小組,分管選民的調查、登記、聯絡和服務等工作。其他實行議會制的國傢,資產階級政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體系大都與英國相同或近似,政黨主要是為適應議會民主選舉的需要而設立組織機構並構建組織體系。

  在實行一黨制的資本主義國傢,資產階級政黨從中央到地方和基層,有一整套嚴密、完整的組織機構和組織體系。

  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體系有自己的特點,在非法秘密鬥爭和合法公開鬥爭條件下成長的黨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1847年成立的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一個秘密組織,其組織機構和組織體系是:基層支部由3~20人組成,各地區的支部彼此不得相識或進行任何聯系;2~10個支部組成區部;本國或本省內的區部隸屬於一個總區部;中央委員會為全盟的權力執行機關,其成員不少於5人,中央和地方的委員會每兩周開會一次,任期均為一年;代表大會是全盟的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每年8月召開。

  1869年創建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和隨後成立的歐洲各國社會民主黨,主要參加議會合法鬥爭。議會黨團在黨內的獨立作用越來越大,後來同其他資產階級政黨相似,形成議會黨團和議會外的從中央到地方組織兩個系統,議會黨團在黨內的地位實際上高於黨的專門組織。

  1898年成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長期在沙皇專制制度下從事非法秘密鬥爭。В.И.列寧強調必須以民主集中制為黨的組織原則。黨的最高機關是黨的代表大會,規定每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會作為執行機關,中央委員會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代表黨同其他政黨發生關系、領導黨的各種機關開展活動並組織管理全黨性的事業;黨的地方組織按區和區域建立,一切組織在自己內部工作中有自主決定的權利。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佈爾什維克)成為執政黨後,為加強黨的領導作用,從1919年起中央委員會設立政治局,負責政治工作;設立組織局和書記處,負責組織工作;1922年,書記處增設總書記;1941年,總書記兼任人民委員會主席(政府總理),同時又是軍隊最高統帥。黨對國傢政權機關以及全社會各個領域實行全面的領導,在軍隊、國傢機關、企業、學校、城鄉社會基層單位,都逐步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從而形成瞭從上到下包括各個領域的嚴密的完整的組織體系。蘇聯共產黨的組織機構設置和組織體系構建對各國共產黨具有廣泛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指引下,結合中國實際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從中共成立時起,都是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會領導全黨的工作。地方按照行政區域建立黨的組織。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共中央以及各級黨委和廣大基層黨組織,團結和帶領群眾艱苦奮鬥,發揮瞭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在組織方面進行瞭一系列改革。其中主要有:1981年起實行黨政領導職務分開,黨的主席或總書記不再兼任政府總理職務;1982年的黨章強調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相結合,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同時廢除各級領導職務終身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