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唐初貞觀年間君臣討論政治得失的重要政論史籍。唐中期史官吳兢撰,成書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元代戈直採錄柳芳、歐陽修、司馬光等人議論,附註於下,稱為“集論”。流傳下來的版本不多,主要有明代成化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依據成化本出版瞭新本。

  全書共10卷40篇。基本上是以卷分類,分別輯錄瞭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的問答,大臣的諍議和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設施等。它和《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有關貞觀政事的記載相比,較為詳細,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徵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瞭重要資料。書中提出瞭“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重民思想,務實求治、與民休息、重視農業、發展生產的施政方針,“愛之如一”較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賢才的主張,廣開言路的開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罰的統治策略,以及儉約慎行、善始慎終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國開明封建統治的戰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

《貞觀政要》書影

  第1卷有《君道》、《政體》2篇,記載李唐政權建立後,李世民和魏徵等人討論如何汲取歷史教訓,勵精圖治,鞏固政權的思想和史實。他們鑒於隋二世而亡的教訓,提出“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重民思想,制定偃革興文,佈德施惠,居安思危,務實求治的施政方針,由天下大亂達到瞭天下大治。這是全書的核心內容。第2卷有《求諫》、《納諫》等3篇,記錄唐初君臣虛己外求、從諫如流的盛況,反映瞭唐初統治集團內部能夠發表和聽取不同意見,君主比較開明,君臣關系比較和諧的事實。第3卷有《擇官》等3篇,記錄瞭唐初“用人唯賢才”,知人善用,重視地方官人選等情況,提出瞭官不在多,寧缺勿濫的思想。第4卷有《教誡太子諸王》等4篇,記錄瞭李世民等人教育太子諸王遵守法度,尊敬師長,知稼穡之艱難,愛護民力的言論和事跡。第5卷的《仁義》等5篇和第7卷的《崇儒學》等3篇,反映瞭唐初統治者尊崇儒學,重視道德教化,主張省刑慎罰,以仁義治天下的思想。第6卷有《儉約》、《奢縱》等9篇,記錄李世民等人節己順民,儉約慎行,反對鋪張浪費的言行。第8卷有《務農》等5篇,記錄唐初統治者重視農桑、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的言論和措施。第9卷有《征伐》、《安邊》2篇,記載唐初禦邊的武功和安邊之策,以及對屢犯邊境的各少數民族采取恩威並施、以德懷人的民族懷柔政策。第10卷有《慎終》等4篇,反映李世民和魏徵等人註意防微杜漸,力求善始慎終的思想與事跡。

  《貞觀政要》是著名的貞觀之治的翔實記錄。吳兢撰此書,是為“垂世立教”,“義在懲勸”。它成為後人批評腐敗政治的武器和清明政治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