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和工黨的國際聯合組織。1951年6月30日~7月3日在聯邦德國法蘭克福召開的國際社會黨會議上正式成立。

  建立經過及其發展 社會黨國際自稱其歷史始於第一國際,但從直接的組織聯繫看,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社會主義工人國際的繼續。1940年社會主義工人國際的總部所在地佈魯塞爾市被希特勒軍隊佔領後,該總部即停止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英國工黨提出要要恢復社會黨的國際組織,並兩次邀請法、意、比、荷、瑞士等國社會黨人士在倫敦交換籌建國際組織的意見。1946年各國社會黨在英國的克拉克頓召開戰後第一次國際社會黨代表會議,研究重建社會黨國際問題。會議在是否吸收軸心國社會黨為成員等問題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見,隻決定以後每年舉行1~2次國際社會黨代表會議,並決定在倫敦設立一個國際社會黨代表會議的常設機構──社會黨通訊和聯絡局。1947年,第四次國際社會黨代表會議在安特衛普召開,決定建立國際社會黨會議委員會為新的常設機構。以後經過多次磋商,確定瞭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1951年在法蘭克福召開第八次國際社會黨代表會議,通過建立社會黨國際的決議,並將這次會議作為社會黨國際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社會黨國際在法蘭克福召開成立大會(1951)

  社會黨國際成立後,1951~1989年期間,共開過18次代表大會。成立初期共有成員黨(包括正式成員黨和咨詢成員黨)34個,絕大多數屬歐洲國傢。1976年“十三大”召開以前,其活動范圍和影響主要在歐洲。“十三大”後,以爭取和平和裁軍、爭取建立新型南北關系和支持第三世界國傢民族民主鬥爭為活動重點,努力擴大在歐洲以外地區的影響,並吸收瞭第三世界一些接受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的民族主義政黨為成員黨。1980年“十五大”確定兩年內以中、南美和加勒比地區為工作重點。到1983年“十六大”前夕,其66個成員黨中,有18個來自拉丁美洲地區。80年代以來,它還註意擴大在亞洲和非洲的影響。從1980年起,非歐洲國傢成員已超過歐洲國傢成員。但歐洲國傢成員仍是它的主體。

  基本綱領和原則 社會黨國際自成立以來,發表瞭許多決議和聲明,主要的有:1951年成立時的《民主社會主義的目標與任務》(又稱《法蘭克福宣言》)、1962年社會黨國際理事會通過的《社會黨對今日世界的看法》(又稱《奧斯陸宣言》),以及1976年第十三次至1989年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的決議,包括《阿爾佈費拉宣言》、《利馬宣言》等。這些聲明和決議反映瞭社會黨國際的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綱領和原則,即:①意識形態上主張多元主義。強調社會黨人可以有多種思想基礎,不要求信仰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宣言》說:“社會主義是一個國際的運動,它不要求在處理問題的方法上嚴格一致。不論社會黨人把他們的信仰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社會的方法上,還是建立在其他方法上,不論他們是受宗教原則的啟示,還是受人道主義原則的啟示,他們都是為瞭共同的目標而奮鬥,這個目標就是一個社會公平合理、生活美好、自由與世界和平的制度”。②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替代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第三種力量。它一方面反對資本主義,一方面也反對共產主義,宣稱未來既不屬於共產主義,也不屬於資本主義,要實行“同共產主義沒有共同之處”的社會主義。③主張“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社會民主”。強調自由、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所在,是任何真正的社會主義綱領的出發點。主張多黨制,反對一切階級專政。自稱“社會黨人的奮鬥目標是以民主方法建立一個自由的新社會”。這些民主社會主義的主張與科學社會主義是對立的。

  組織機構 主要包括:①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每3年召開1次。代表大會負責制訂、修改綱領和章程,批準吸收或開除成員黨,選舉主席、副主席,確定理事會人選。參加代表大會的人數,每個成員黨和兄弟組織不得超過8人,但隻有一票表決權。每個咨詢黨和聯系組織不超過4人,無表決權。②理事會,為最高執行機構,由所有正式成員黨和兄弟組織派代表參加,一黨有一票表決權。每年集會2次。③財務和行政委員會,由理事會選舉9名成員組成。每年度至少開兩次會。④秘書處,是常設工作機構,由秘書長一人和一些職員組成。其經費主要來自黨費和募捐。總部設在倫敦。機關刊物為《社會黨事務》(英文,季刊)。1989年召開“十八大”,聯邦德國前總理W.勃蘭特蟬聯主席,智利人L.阿亞拉當選為秘書長。此外,社會黨國際還不定期地舉行主席團和成員黨領導人會議,以及根據特殊情況舉行特別會議。

  社會黨國際是最大的國際政黨組織,成員黨分佈在50多個國傢,擁有選民2億多;在西歐和拉美-加勒比地區大多是執政黨或主要反對黨。該國際對成員黨雖無強制命令的權力;但它的文件代表瞭成員黨對有關問題的共同認識,通過成員黨對本國政府的影響以及國際自身的對外活動,對國傢間關系施加作用。

  社會黨國際1991年有90個成員黨和組織。正式成員黨有:澳大利亞工黨,奧地利社會黨,巴巴多斯工黨,比利時荷語社會黨,比利時法語社會黨,巴西民主工黨,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上沃爾特進步陣線(佈基納法索),加拿大新民主黨,智利激進黨,哥斯達黎加民族解放黨,荷屬庫臘索島新安的列斯運動,捷克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丹麥社會民主黨,多米尼加革命黨,厄瓜多爾民主左派黨,埃及民族民主黨,薩爾瓦多全國革命運動,愛沙尼亞社會民主黨,芬蘭社會民主黨,法國社會黨,德國社會民主黨,英國工黨,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危地馬拉民主社會黨,匈牙利社會民主黨,冰島社會民主黨,以色列工黨,以色列統一工人黨,愛爾蘭工黨,意大利社會黨,意大利社會民主黨,牙買加人民民族黨,日本社會黨,日本民社黨,拉脫維亞社會民主工人黨,黎巴嫩社會進步黨,立陶宛社會民主黨,盧森堡社會主義工人黨,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馬耳他工黨,毛裡求斯工黨,荷蘭工黨,新西蘭工黨,北愛爾蘭工黨,挪威工黨,巴拉圭二月革命黨,葡萄牙社會黨,聖馬力諾社會黨,塞內加爾社會黨,西班牙工人社會黨,瑞典社會民主黨,瑞士社會民主黨,突尼斯憲政民主聯盟,土耳其社會民主人民黨,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組織,美國社會民主黨,委內瑞拉民主行動黨。咨詢成員黨有:阿魯巴人民選舉運動,玻利維亞左派革命運動,塞浦路斯社會黨,格陵蘭前進黨,圭亞那勞動人民聯盟,海地革命進步民族黨,馬達加斯加民族團結黨,摩洛哥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尼泊爾大會黨,巴基斯坦人民黨,秘魯人民黨,波多黎各獨立黨,聖盧西亞進步工黨,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工黨,突尼斯人民團結運動,土耳其民主左翼黨,委內瑞拉人民選舉運動,以及原屬於“中、東歐社會主義聯盟”的波蘭社會黨、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南斯拉夫社會黨。兄弟組織有:社會黨教育國際,社會黨青年國際聯盟,社會黨國際婦女組織。聯系組織有:歐洲共同體社會黨聯盟,亞洲太平洋地區社會黨組織、國際社會民主報業聯合會、國際民主教師聯合會、工人體育國際、歐洲議會社會黨黨團、“中、東歐社會主義聯盟”、世界勞工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國際猶太工人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