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

  中國西漢政治傢、思想傢。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出身於商人傢庭,曾任大司農中丞、搜粟都尉、治粟都尉和禦史大夫等職,長期參與財政經濟政策的制訂與推行。漢武帝病危時,他與霍光、上官桀等受遺詔輔少主。在長期任職中,他推行鹽鐵、酒類類的官營專賣,設立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從富商大賈手裡奪回瞭鹽鐵經營權。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召開鹽鐵會議,討論是否罷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和均輸官問題。以桑弘羊為一方,以霍光為後臺的賢良文學為另一方,展開爭論。次年,因被指控與上官桀等謀廢昭帝、立燕王旦,被殺。關於鹽鐵問題的爭論,涉及一系列治國原則,爭論的記錄被西漢桓寬整理為《鹽鐵論》一書,該書是研究桑弘羊政治思想的重要資料。

  桑弘羊主張鹽鐵官營、酒類專賣,認為這種作法不僅可以增加財政收入,補助邊防費用,而且可以“建本抑末,離朋黨,禁淫侈,絕並兼之路”(《鹽鐵論·復古第六》。他反對私傢經營鹽鐵,認為這會造成邪惡群聚,私門成黨。他尊崇法傢,歌頌申、商,認為秦國用瞭商鞅,實現並吞六國、統一天下的大業。他強調以法治國,主張嚴刑,認為禮讓不足以禁邪,而刑罰可以止暴。他排抑孔孟,認為“孟軻守舊術,不知世務,故困於梁宋。孔子能方不能圓,故饑於黎丘”(《鹽鐵論·論儒第十一》)。桑弘羊重視國傢邊防,主張對經常入侵的匈奴采取強硬政策,反對和親。他認為匈奴不可怕,以漢朝的文德和武備來討伐匈奴,如同秋霜振落葉。他抱怨漢廷的和親政策代價太大,鼓勵瞭匈奴的侵略野心,造成更大的禍害。他提倡強權立國,贊賞漢武帝討伐匈奴的武功,譽之為“功勛粲然,著於海內”(《鹽鐵論·結和第四十三》)。他反對重農輕商,認為農、工、商三者對國傢均有好處。

  桑弘羊的政治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一些主張法治、強調中央集權的政治傢多引證他的言論為自己的政治主張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