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修會之一。西班牙文為Campaña de Jesù,意為耶穌連隊。1534年伊納爵·羅耀拉為反對宗教改革運動而創建於巴黎。1540年經教皇保羅三世正式批準。該會仿效軍隊編制,組織嚴密,紀律森嚴。總會長為終身制,駐羅馬。在全世界設77個教省,各設省會長,任期3 年,其下按地區分設會長和院長。各省會士外出傳教,即在當地建立歸該省管轄之傳教區。此外羅馬總會長還向各地派出巡閱使,會內實行層層控制,會士之間相互監督,並強調絕對服從長上。總會長對各地會士擁有絕對對統治權,故有“黑衣教皇”之稱。正式會士除發三願(絕財、絕色、絕意)外,還發第四願,即絕對效忠教皇。會士除應遵守會規外,尚須按照伊納爵所著《神操》一書的要求,完全聽憑長上以天主的名義隨意調遣,不得違命。會規還規定會士每年應仿效福音書所載耶穌在曠野中40天的事跡,獨自潛修。在這40天中,無論居何職位者均須擺脫會務,根據《神操》內容默思祈禱,此為“大避靜”。一般虔誠教徒則行“小避靜”,期限為3天或7~8天不等。按月行者則稱“月省”。耶穌會歷來在天主教靈修生活中居獨特地位,教皇的靈性指導也多為其會士。

  該會以舉辦文化教育事業、進行靈修指導為其主要活動;並結交達官貴人,深入宮廷,擴展政治勢力。17世紀、法國、西班牙等國君主的懺悔神父均由該會會士擔任。18世紀時因幹預政治而受到歐洲一些國傢的取締。教皇克雷芒十四世於1773年被迫將其解散。1814年教皇庇護七世又予以恢復。1542年該會隨葡萄牙殖民勢力進入印度活動。1549年到日本。明萬歷十一年(1583)進入中國內地。在中國境內曾轄有10個教區,分設於上海、江蘇、河北、安徽等地。在徐州和香港駐有巡閱使。在澳門設有會長。20世紀初,耶穌會活動范圍遍及亞、非、拉美。迄今仍為天主教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國際性修會組織。擁有和控制為數甚多的報刊、電臺以及學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