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面、頸、軀幹及四肢部皮膚的狀如錢幣的圓形癬菌感染性皮膚病。多在夏季發作,冬季減輕或痊癒,第二年容易復發。相當於西醫的體癬。

  圓癬一名首見於隋代《諸病源候論》說:“圓癬之狀,作圖文隱起,四畔赤,亦癢痛是也。”

  圓癬多見於肥胖痰濕之體。因外受風濕熱之邪蘊積皮膚,或接觸不潔之物所致,如由患癬的貓、狗直接接觸傳染,或由衣物用具等間接傳染,也可因患者有腳濕氣傳染而得。

  初起為丘疹或水皰,逐漸形成邊界清楚的圓形紅斑,其上覆蓋細薄的鱗屑,以後病灶中央常有自愈傾向,逐漸向四周蔓延,邊緣有丘疹、水皰、膿皰、結痂等損害,日久形成環形,呈多環形或同心環形等多種形態。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圓癬以外治為主。外搽二號癬藥水或一號癬藥水、顛倒散洗劑,均每日二三次。有糜爛、疼痛者,外塗雄黃膏,每日兩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