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論述飲食的醫著。3卷。元代蒙古族醫傢忽思慧等撰,天曆三年(1330)成書。本書介紹瞭元代宮廷的飲食宜忌及食療方法。忽思慧兼通蒙漢兩種醫學,曾任宮廷飲膳太醫(1314~1320),負責宮廷飲食保健。本書結合部分有關醫學理論,記錄瞭多種元代宮廷膳食,食品來源包括漢(主要北方)、蒙以及突厥、阿拉伯、波斯等地。卷一記述瞭養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等;在“聚診異饌”中則收載進獻的膳食方94首,系選用珍貴食物製作的湯、粉、面、羹、粥、餅等,據稱有有補益強壯作用。卷二為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食方、四時所宜,五味偏走、食療諸病、服藥食忌、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禽獸變異。其中“諸般湯煎”收錄用荔枝、烏梅、櫻桃、石榴、茶、五味、紫蘇葉、木瓜、山藥等水果,草藥調制的飲料方56首,這種配制飲料的方法是元代風行南北的藥用形式。在“食療諸病”項下,收載食療方61首(用動物原料的36方,用植物原料的25方),每方詳述調制方法及主治諸病。卷三分米谷品、獸品、禽品、魚品、果品、菜品、料物7類,分述230餘種食物藥的性味,功能及主治。本書保存瞭大量元代宮廷飲食資料及一些現已遺佚的古代醫書的有關內容。本書現有明經廠刊本和人民衛生出版社點校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