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常見的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是皮膚出現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紅斑鱗屑性斑片,上覆大量乾燥的銀白色鱗屑,故名。俗稱“牛皮癬”。有的病人可伴有關節病變。本病發病率高,約占一般人群的0.2~0.3%。病程長,可達數十年,多難於治癒,消退後易再發,有的甚至終生不愈。多在青壯年發病,對患者生活、工作、精神影響甚大,其中膿皰型、關節型和紅皮病型者對健康危害較大。

  病因 尚未明瞭,與下列列因素有關:①遺傳因素。一般認為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不完全外顯率,但也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報告。患者的組織相容性抗原 (HLA)類型中HLA-B13、HLA-B17頻率明顯增高。多認為本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時也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中國銀屑病患者有傢族發病史者約占30%。②感染因素。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所致,雖發現過在表皮棘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但至今病毒培養未能成功。鏈球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重要誘發因素,因急性點滴狀銀屑病發疹前常有急性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③代謝障礙。有報告患者血清內脂質、膽固醇、球蛋白、糖、尿酸、鉀等增高,葉酸含量降低,但皆未能作出肯定結論。也有人報告皮損內多胺及花生四烯酸增加。④免疫功能紊亂。有的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的血清IgG、IgA、IgE增高;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 IgG抗體;有人用免疫熒光技術測到患者表皮角質層內有抗角質的自身抗體。⑤精神因素。精神創傷和情緒緊張及過度勞累可誘發本病或使病情加重。⑥其他。多數患者冬季復發、加重,夏季緩解或自然消退,但久病者季節規律性消失。也有的婦女患者經期前後加重,妊娠期皮疹消退,分娩後復發。氯喹、碳酸鋰及β腎上腺能阻滯藥等可使本病加重。

  臨床表現及類型 銀屑病有以下多種類型。

  尋常性銀屑病 最多見。損害可發生於全身各處,但以頭皮、腰骶部、肘膝及四肢伸側為多見,常對稱分佈,甲和粘膜也可受累。一般初起時急性發病,損害為粟粒大至綠豆大的紅色丘疹,以後漸擴大或融合成斑塊,境界清楚,浸潤明顯,表面有多層雲母狀銀白色鱗屑,輕刮鱗屑可露出一層淺紅半透明的薄膜(薄膜現象),再刮去薄膜,可見點狀出血現象(奧斯皮茨氏征)為本型的特征。侵犯頭皮時,厚的鱗屑使毛發成束狀,如毛筆樣,但不引起脫發。鱗屑滿佈頭皮,痂屑增厚如頭盔。掌蹠損害較少見,為境界清楚的角化性斑塊,上有白色鱗屑。約有一半患者伴有指(趾)甲損害,表現為頂針狀點狀凹陷、縱嵴、橫溝、混濁、肥厚,部分遊離端肥厚、中空,也可表現甲床剝離、甲板畸形或部分缺損。粘膜銀屑病較少見,可發生於陰莖頭,也有發生於口腔粘膜及結膜者。本病病程慢性,多在冬季復發或加重。可分進行、靜止、退行3期。進行期皮膚敏感性高,外傷、針刺或註射後,在該處外觀正常的皮膚上出現銀屑病損害,這稱為“同形現象”或克佈納氏征。皮損消退後可留色素減退斑或色素沉著。臨床上又根據皮損的形態分為滴狀銀屑病、錢幣狀銀屑病、地圖狀銀屑病、環狀銀屑病及形如腦回的回狀銀屑病等類。本型可有不同程度的癢感,一般健康不受影響。急性滴狀銀屑病消退後有的不再復發,有的皮損僅限局於頭皮或肘膝等部位,也有的頑固不退,皮損擴大,融合成錢幣狀、環狀或地圖狀革化肥厚性鱗屑性斑塊。

  膿皰型銀屑病 較少見。一般分為泛發性及限局性兩類:①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多急性發病,很快泛發全身,伴有高熱、全身不適、白細胞增高等。損害為紅斑基礎上出現密集的針頭大至粟粒大淺在性無菌性小膿皰,以四肢屈側皺褶部為多見,容易融合形成膿湖,2~3周後可自然緩解,膿皰幹燥、結痂、脫屑,但常有周期性復發。部分患者可有溝紋舌,多數患者甲板下也有膿皰。有人認為上呼吸道感染、外用藥刺激或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皆可誘發本型損害。部分學者認為連續性肢端皮炎好發於妊娠婦女的皰疹樣膿皰病及角層下膿皰性皮病,也屬於膿皰型銀屑病的范疇。②限局性膿皰型銀屑病。主要是掌蹠膿皰型銀屑病,又稱掌蹠膿皰病及限局性連續性肢端皮炎。發生在掌心、魚際、蹠部及足跟側緣紅斑脫屑區的、集簇的、小的深在性膿皰,吸收後留褐色斑。

  關節型銀屑病 不多見。又稱銀屑病性關節炎。即銀屑病伴有與類風濕關節炎相似的關節癥狀,多發生在銀屑病之後,二者癥狀常平行,以手指足趾末端關節多見,紅腫、疼痛,日久也可畸形、強直。血清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也常見於膿皰型銀屑病。

  紅皮病型銀屑病 又稱銀屑病性剝脫性皮炎。多因急性期外用刺激性藥物引起,也有因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突然停藥而導致復發。泛發膿皰型銀屑病反復剝脫也可呈現紅皮病樣改變。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皮疹特點及好發部位,很易診斷。但有時須與玫瑰糠疹和脂溢性皮炎相鑒別。

  治療 尚無特效療法。治療能使皮膚損害消退,不能防止復發。平日註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過勞及情緒緊張,避免刺激性強的辛辣飲食,急性期不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均有助於減少復發及避免病情加重。根據病情輕重、損害范圍大小,可選用下述治療方法:

  局部治療 用藥前宜用熱水肥皂洗浴患部,去其鱗屑。頭皮有損害者應剪短頭發。常用的外用藥有煤焦油軟膏、煤焦油醑、白降汞軟膏、水楊酸軟膏、蒽林軟膏、1:1萬~2萬芥子氣軟膏等,後兩種刺激性強,不宜用於頭面及陰部。皮質類固醇激素霜或軟膏及含皮質類固醇的硬膏如膚疾寧等也常應用,由於有清潔、無味、療效好的優點,頗受歡迎。急性期不宜用刺激性藥物,可選用硼酸軟膏或單軟膏等安撫性外用藥,以避免發生紅皮病。

  全身治療 口服維生素A酸有較好療效。肌肉註射維生素B12和胎盤組織液及靜脈滴註普魯卡因,皆有一定效果。有急性扁桃體感染的點滴狀銀屑病可給青黴素治療。氯黴素、甲砜黴素對膿皰型銀屑病有效。嚴重的關節型和某些膿皰型銀屑病,可口服或註射皮質類固醇激素,但不宜用於尋常性者。抗腫瘤藥物(免疫抑制劑)如氨喋呤(白血寧)、氨甲喋呤、硫唑嘌呤、乙亞胺(雙酮嗪)等,雖暫時有效,但停藥後易復發,並且對造血系統和肝臟皆有損傷,不宜作為首選藥物,應謹慎應用。

  物理治療 礦泉浴、海水浴、中藥浴皆可作為輔助治療。中波紫外線 (UVB)照射、戈克曼氏三聯療法(塗焦油類藥物後照射紫外線再加水療)亦有效。光化學療法,即口服或外用8-甲氧補骨脂素後,再用長波紫外線照射,有較好療效,但長期應用有致癌的可能,照射時患者還應保護眼睛,以防白內障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