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或人工物理因數作用於人體來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理療。但有些利用物理因數治療的方法,如放射治療、針灸治療等,習慣上不屬理療範疇。一般認為,理療是利用電、磁、聲、光、機械力、熱等人工物理因素和日光、海水、礦泉、大氣等自然界物理因素防治疾病的方法。物理療法是現代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和西方國傢在物理療法實際應用中各有側重。中國應用人工物理因素如高頻電、低頻電,紫外線等治療手法較多;治療物件既有殘疾病人,也有非殘疾病人,如乳腺炎患者等;治療方法中中常配合應用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和方法。西方國傢物理療法中手法治療多於人工物理因素,治療對象以殘疾人為主,很少或不用傳統醫學的理論和手段。

  物理因素對人體除有局部的直接作用外,還可以通過神經反射和體液循環間接地調整人體功能,加強自身的防病能力,消除致病因素,增強組織修復能力,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選用物理因素時必須考慮其物理特性,患者全身狀態,致病原因,疾病階段和特點,合並治療方法,甚至心理狀態等。此外還有許多因素可增強或減弱物理因素對人體的作用,均應全面考慮,作出最佳理療處方,以取得良好療效。

  理療的種類 可按所用物理因素來分類。

  利用自然界物理因素的理療方法 有日光療法、大氣療法、海水療法、礦泉療法、高山療法、溶洞療法、森林療法等。

  利用人工物理因素的理療方法 有電療法(包括直流電療法、低頻脈沖電療法、中頻脈沖電療法、高頻電療法、靜電療法等),光療法(包括紅外線療法、可見光療法、紫外線療法、激光療法等),磁療法(包括靜磁場療法、高變磁場療法、脈動磁場療法等),超聲波療法,水療法(包括濕包裹、盆浴、淋浴、噴射浴、水中運動、水下洗腸等),傳導熱療法(包括蠟療法、泥療法、沙浴療法、中藥敷療法等),冷療法,冷凍療法,手法治療,按摩療法,負壓療法,生物反饋療法和運動療法等。

  不同物理治療方法的物理特點、治療作用和適應癥見表1。

表1 物理治療方法的物理特點治療作用和適應癥

  物理因素的作用機理 物理因素對人體和致病因素均可產生作用。幾種不同的物理因素可具有共同的作用(如紅外線、低頻電、超短波、按摩都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也具有各自特殊的作用(如低頻電刺激神經肌肉引起相應肌肉收縮,紫外線照射引起皮膚紅斑)。物理因素的強度和人體的功能狀態不同,人體的反應也不相同。例如一定強度的低頻脈沖電流刺激正常神經運動點,可引起肌肉收縮,而該神經受損時,則同等強度刺激不能引起收縮。物理因素對人體的作用有三個方面。

  直接作用 指物理因素對人體的局部作用,以及對該部位內致病因素的作用。如超短波作用於腎臟,可加速腎臟血流,提高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和腎小管的排泄功能,故可利尿。低頻脈沖電刺激肌肉,可直接引起肌肉收縮。直流電作用於人體,使體內離子移動,產生一過性離子濃度變化,陽極下鈣、鎂離子濃度較正常為大,故使組織興奮性下降,有鎮靜止痛作用,陰極下鉀、鈉離子濃度較正常大,使組織興奮性上升。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物理因素可引起神經反射。

  ①非條件反射:物理因素刺激作用於人體感受器,經感覺神經傳入脊髓,然後直接或間接與脊髓前角細胞聯系,經傳出神經至效應器(肌肉或內臟器官),此反射弧有一定的節段性分佈,又稱節段反射。如直流電刺激乳腺部位,可改善盆腔生殖器官的血流。上背及肩後受物理刺激,可改善大腦血液循環,調節大腦皮質功能。一側肢體受高頻電場作用,可使對側肢體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肢體溫度略升。脾臟區受電刺激,可影響腎上腺分泌功能,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

  ②條件反射:對於理療病人,除物理因素作為主要刺激外,治病場所、操作順序和時間、工作人員的表現等也都可以成為條件刺激,形成新的條件反射。如高頻電療患者經多次治療後,甚至隻是放好電極,不通電,也可以出現治療反應。生物反饋療法,也是利用條件反射的原理,把患者本身的自主活動的信息引出,經電子儀器轉換為聲或光。以此信號作為條件刺激,逐漸形成新的條件反射,使患者能自主地控制一些原來不能控制的活動。

  體液作用 血液、淋巴和內分泌系統在物理治療中起重要作用。物理因素使血循環加速,局部血流增多,既能改善局部營養代謝,又可促進有害物質的吸收。淋巴回流增加對消除機能組織的水腫有明顯的效果。物理因素還可直接影響內分泌腺的功能,產生的激素又通過體液循環輸送到遠隔器官,起積極的治療作用。如超短波作用於腎上腺,可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實驗證明高頻電場作用於腦下垂體,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增多,ACTH經體液循環促進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

  直接作用、神經作用和體液作用是理療對人體作用的基礎。三者同時存在使人體產生復雜的反應。不同情況下某一作用可較其他作用突出,但神經是起主導作用的。

  理療在臨床上的應用 理療在臨床上應用的范圍可概括為:消除急性或慢性的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癥;緩解或消除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刺激組織再生,促進軟組織損傷和潰瘍的修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刺激周圍神經和肌肉,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人體的防禦能力;大劑高頻電或超聲與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配合有明顯殺傷癌細胞的作用;改善殘疾人的功能活動,提高其代償能力,達到最大限度恢復獨立生活的目的(表2)。理療尚可用於預防和保健。

表2 不同病種理療方法選擇

  臨床應用物理治療時,應註意掌握適應癥。治療部位準確,劑量、頻度和療程安排合理,以免物理量過大引起的不良反應。

  理療的禁忌癥是相對的,一般認為嚴重的心、腦疾病,惡病質,出血性疾病,高熱,昏迷,重癥精神病不宜理療。但既使此類病人也可做某些方法的局部治療,如惡病質病人骶部褥瘡,可行紫外線治療。惡性腫瘤屬常規理療的禁忌癥,但用大功率短波、微波或超聲做局部高溫治療,也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