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局灶病變引起的後天習得的運動功能或複雜技能受損或喪失的臨床現象。這種障礙並非由於肢的力弱、共濟失調、感覺喪失、口語理解障礙或對指令不註意引起。分為意念性、意念運動性、運動性和結構性失用,見於多種腦部疾病。

  意念性失用常因大腦廣泛損害引起,患者喪失瞭完成某項活動所需要動作程式和步驟的意念或構思。簡單的、孤立的動作可完成,而複雜動作則不能。

  意念運動性失用較常見。臨床上所謂失用,若不加加形容詞則指此型失用。患者不能按指令完成動作,如敬禮;或不能做假裝運用某實物的動作如刷牙,或不會將手指彎曲成握牙刷姿勢再做刷牙動作而是以手指代替實物(牙刷)做動作,令患者模仿或令其應用實物操作時癥狀可改善。這些運用技能在實際日常生活中,患者可無意識地完成,如早起後患者會自行刷牙但不會在別的場合假裝刷牙。這種缺陷一般隻發生在上肢,這種認知損害的解剖基礎可用連系學說解釋(見圖)。舉例說如果要求患者以右手完成某項運用,則口頭指令經聽覺徑路到達大腦初級聽皮質,繼之傳至優勢半球(左側)聽理解中樞──顳上回後部韋尼克氏區;再經弓狀纖維至左運動前區;從此再經弓狀纖維至左側初級運動區手區,患者按要求完成右手運用,若要求患者以左手執行指令,則由左側韋尼克氏區傳來的信息,到達左側運動前區後,又經胼胝體前部到達右側運動前區,再至右側初級運動區手區皮質,此區發出沖動,於是患者以左手執行指令。按此圖解可以推斷:左側韋尼克氏區病變時患者因不理解指令而不能按要求完成運用,這屬於語言理解障礙而非失用。當左緣上回(圖中①),至左運動前區皮質的弓狀纖維②,左運動前皮質③發生病變,則產生雙手失用。若②和③的病變累及左例內囊則發生右肢癱瘓,失用隻表現於左側。胼胝體前部④或⑤在運動前區病變則隻產生左手失用。

  運動性失用是因為完成動作所需的運動印跡喪失引起。無論簡單的或復雜的動作均表現笨拙。進行復雜動作時程序正確,但每一程序均顯笨拙,此型據認為與中樞運動皮質輕度病變有關。少見。

  結構性失用,為結構的運用不能。由於對空間的關系處理不能,而不能將部分集合為整體,如不能按要求將木塊擺出要求的型式。與視覺性空間定向障礙有密切關系,其病變部位認為主要與右側頂枕區有關。

  失用的康復措施主要為針對病因的治療,並配以必要的運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