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又稱良性前列腺肥大。增生腺體位於膀胱頸,使尿路梗阻,引起尿頻和排尿困難。早期膀胱壁肌層增厚,可以克服頸部阻力排盡尿液,隨著腺體增大,逐漸超過瞭膀胱的代償能力,尿液便殘留膀胱,癥狀隨之加重,甚至發生尿瀦留或上尿路積水。

  病因 病因不明,目前認為可能與性激素的平衡失調有關。睪丸產生的雄激素有睪酮和雄甾烯二醇,經代謝和儲藏在前列腺細胞內的主要雄激素是雙氫睪酮。前列腺腺增生組織的雙氫睪酮含量比正常人高3~5倍,而睪酮和雄甾烯二醇的含量不變,因此雙氫睪酮的異常聚集,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因素。

  動物實驗發現睪酮和雌二醇合用時,前列腺的增生程度較單獨使用睪酮明顯,因此推測雌激素能強化前列腺組織的睪酮功能。男性的雌激素來源於睪丸和腎上腺。老年男子的睪酮水平下降,而雌二醇水平卻隨年齡增長而升高,這與前列腺增生發生於睪丸功能減退的老年人是一致的。但是臨床證實切除睪丸或用抗雄性激素治療可使增生的前列腺發生退行性變,實驗研究也發現雌二醇、己烯雌酚的長期使用能影響雄激素的代謝,減少雙氫睪酮的形成。這些實驗和臨床資料都表明前列腺增生的病因是相當復雜的,性激素間的協同和抑制關系,尚待進一步深入研究。近年來較重視5α還原酶對雙氫睪酮的影響。

  病理 前列腺分內外兩層,內層為尿道周圍的粘膜和粘膜下腺體,外層為前列腺體,後者構成前列腺的主體,兩層之間有纖維膜隔開。前列腺增生主要發生在內層,在膀胱頸至精阜一段後尿道的腺體間質中,現稱該部分為移行帶。鏡檢可見腺體間質有輕度增生,組織結構以增生旺盛的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為主,並有增大的腺囊,增生腺管上皮呈乳頭狀向囊腔內突出,形成間質腺樣組織的混合性結節。根據間質和腺樣組織的比例不同,前列腺增生分為兩型,結節大而軟的纖維肌腺型及腺體小而硬的纖維肌型。增生的組織向外壓迫,使外層的前列腺體逐漸成為一薄層纖維腺樣的假包膜,因其與增生組織有明顯分界,手術時易自此膜內摘除結節,故臨床上亦稱外科包膜。

  增生的前列腺使膀胱頸發生梗阻,膀胱為克服頸部阻力而加強收縮,使逼尿肌發生代償性肥厚,呈小梁狀突起。膀胱腔內壓增高,膀胱粘膜可自肌束間薄弱處向外膨起形成憩室。膀胱頸部梗阻繼續加重,尿液將不同程度地殘留於膀胱。伴隨殘餘尿的增多,膀胱壁逐漸變薄,使輸尿管下端斜行穿過膀胱壁肌層所形成的生理性活瓣作用失效,膀胱內尿液便可逆流至輸尿管和腎盂,引起兩側上尿路積水。腎盂內壓增高,使腎實質缺血性萎縮,引起腎功能減退,最終發生尿毒癥。

  臨床表現 40歲以上的男性,前列腺已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但50歲以後才發生癥狀。臨床表現有時與腺體大小不一致,如中葉增生時整個腺體增大不顯著,而膀胱頸部梗阻可以很嚴重。早期因前列腺充血刺激引起尿頻,夜間較明顯。梗阻加重,膀胱代償能力不能克服阻力而產生殘餘尿。隨著殘餘尿量增加,膀胱有效容量縮小,尿頻日益加劇。膀胱出口阻塞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表現為排尿躊躇,尿後滴瀝,排尿費力,尿線變細和分叉,射程縮短而無力,嚴重時排尿呈點滴狀或發生尿瀦留。膀胱內殘留尿液過多,迫使尿液從尿道溢出,引起充溢性尿失禁。前列腺增生有時並發結石和感染,除尿頻、排尿困難加重外,還可出現血尿和尿痛。晚期病人多並發高血壓和尿毒癥。由於排尿困難需長期增加腹壓擠凈尿液,可導致疝、痔和脫肛等。

  診斷 老年男性病人有下尿路梗阻現象,應詳細詢問尿頻和排尿困難癥狀,並觀察其排尿情況。晚期病人可在下腹部觸及充盈的膀胱,要註意有無貧血、面部和肢體浮腫等腎功能不全的征象。直腸指診可觸到增大的前列腺,腺體表面光滑,質地堅韌而有彈性,中間溝消失。測量殘餘尿可瞭解梗阻的程度,檢查方法是排尿後插入導尿管或用超聲波探測殘餘尿量。用經直腸超聲斷層顯象檢查增生腺體的左右徑和前後徑均增寬,形態呈半月形或圓形,包膜反射均勻完整,前列腺實質為均質性暗區,其間可見稀疏、分佈均勻的光點;聲象圖還能測量前列腺橫斷面的周徑和面積。尿流率計可記錄尿流持續流動的曲線,前列腺增生的尿流速度減少至10ml/s(正常值>15ml/s)。X射線尿路造影攝片,膀胱底部呈弧形向上突起造成充盈缺損,膀胱壁有小梁形成時,膀胱邊緣粗糙不整,偶可見憩室;伴有膀胱輸尿管逆流時顯示腎盂、輸尿管不同程度的積水。膀胱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膀胱頸部情況,瞭解中葉和兩側葉的大小,膀胱壁有無小梁和憩室,是否合並結石、腫瘤等病變。

  治療 早期病人無明顯梗阻癥狀,無殘餘尿,不需特殊治療。建議病人禁忌飲酒,少吃辣椒,防止便秘,註意保暖,勿過度勞累。

  藥物治療應用腎上腺α 受體阻滯劑酚芐明,可明顯改善排尿梗阻癥狀。此外服用尿通也有一定療效。內分泌治療主要采用雌激素和抗雄性激素。①雌激素可使增生腺體縮小,排尿癥狀減輕。常用己烯雌酚或戊酸雌二醇。雌激素制劑除食欲減退,乳房發脹等副反應外,由於有凝集血小板的作用,還可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肺栓塞等心血管並發癥,因而不宜長期使用。②抗雄性激素有阻止雙氫睪酮合成和抑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亦可使增生腺體縮小和梗阻癥狀改善。臨床應用的制劑有甲孕酮(安宮黃體酮)、次甲氯地孕酮等。目前重視應用5α 還原酶抑制劑治療前列腺增生,效果良好。

  經藥物治療後,夜尿次數仍頻繁,排尿困難無好轉,殘餘尿量超過75ml;急性尿瀦留反復發作;伴有出血、感染、腎輸尿管積水和腎功能減退;發現膀胱結石、憩室以及疝、痔、脫肛等並發癥,均應采用手術治療。術前要對病人進行全面體檢和腎功能檢查。有尿路感染、尿瀦留、上尿路積水和腎功不良者,應留置導尿管或恥骨上膀胱造瘺引流尿液,待感染被控制和腎功能好轉後再施行前列腺切除術。常用的前列腺切除術方法有三種:①使用電切鏡經尿道逐層切割腺組織,將增生腺體切除。這種方法無需在腹壁或會陰部作切口,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故日益被推廣應用。但增生腺體過大,重量超過70~80g,合並尿道狹窄、膀胱結石或憩室者,不宜采用此法。②恥骨上前列腺切除術,為經膀胱摘除增生的前列腺,目前采用此方法的較多。其優點是操作簡便,能迅速打開膀胱摘出腺體,若合並膀胱結石、憩室或腫瘤,也可同時進行處理。缺點是前列腺窩顯露較差,有時止血不夠徹底。③恥骨後前列腺切除術,是直接切開前列腺包膜摘取腺體,能較好顯露前列腺窩和膀胱頸部,在直視下控制和處理各出血點,術後並發出血者較少。但切開包膜時常損傷靜脈叢,有時可引起較多出血,術後恥骨後間隙易發生血腫和感染。

  前列腺增生的治療進展較快,微波熱療、氣囊擴張、蟠狀支架管(包括記憶金屬制品)等都取得成功,為前列腺增生的非手術治療開闊瞭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