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病因導致的腹腔內聚積的液體。它是一個臨床體征,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正常人的腹腔內僅含有少量液體,對內臟起潤滑作用。腹水可由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結核病、腹腔腫瘤等多種疾病引起。在中國,肝炎後肝硬變是引起腹水最常見的原因。患者有少量腹水(300~500ml)時,可無明顯不適,或不被覺察;有中等量腹水(500~3000ml)時,則主觀感覺腹脹,物理檢查出現移動性濁音;有大量腹水(3000ml以上)時,因橫膈上升及壓迫下腔靜脈,可表現呼吸困難與下肢水腫。腹腹水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是心、肝、腎等疾病的一種晚期臨床表現。腹水本身不是致死原因,患者多死於嚴重的原發病,如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或腎功能衰竭。

  發病機理 腹水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形成腹水的機制也比較復雜。例如腹膜腔腫瘤發生的腹水是由於腹膜受損而滲出液體,或惡性腫瘤破壞血管而出現血性腹水。腹膜炎時,因細菌刺激腹膜(例如結核性或化膿性炎癥)引起腹膜滲出液體。醛固酮增加促使水及鈉瀦留;抗利尿激素與雌性激素積存也增進對水和鈉的瀦留,與腹水形成也有一定關系。

  診斷 要確定腹水的存在,除采集有關病史外,須作詳細體格檢查,例如發現肝掌、蜘蛛痣、黃疸、腹壁靜脈曲張等顯示有肝功能障礙及門脈高壓或下腔靜脈阻塞存在,這對肝性腹水的診斷均有重要幫助。作腹部物理檢查,如是否膨隆、有否移動性濁音,可證明有無腹水。疑有少量腹水而一般物理檢查難於確診者,須作超聲波檢查,它不僅可確定有無腹水存在,還可估測腹水量多少,以及輔助鑒別診斷腹水的病因。常規腹腔穿刺,抽出50~100ml腹水作化驗檢查,有助於確定腹水是漏出液或是滲出液。

  鑒別診斷 在鑒別引起腹水的各種疾病時,除註意每種疾病的病史、臨床癥狀與體征外,最重要的是註意腹水的特點(見表)。

幾種主要疾病腹水的特點鑒別表

  中國常見的引起腹水的疾病:門脈性肝硬變、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腎病綜合征、肝靜脈阻塞綜合征、重癥肝炎、原發性肝癌、各種腹膜轉移癌、滲出性結核性腹膜炎、結締組織病、化膿性腹膜炎、胰腺炎與胰腺假性囊腫等。某些新技術如核素掃描、血管造影、CT、MRI等檢查,對引起腹水的某些疾病有較大的診斷價值。

  治療 根據初步的病因診斷,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選用強心藥毛地黃制劑。腹水的一般治療方法,包括限制鈉及水攝入量,選用不同種類的利尿劑,可以采取綜合用藥以加強利尿效果。如大量腹水產生壓迫癥狀,可采用腹腔穿刺放液,以緩解癥狀。為瞭增加血漿蛋白濃度,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應給予高蛋白飲食,必要時靜脈輸註血漿或血漿白蛋白。在血漿白蛋白降低的腹水患者,供給白蛋白後,尿量可增多,腹水可減輕,患者自覺癥狀有改善。以上這些治療措施在基層醫院均可普遍施行。近年來開展的新技術,采用腹水濃縮回輸裝置,進行腹水回輸,即利用患者自身腹水內蛋白質,回輸給病人,以減輕或清除腹水。這一方法主要適用於肝硬變難治性腹水患者,不能用於炎癥性或腫瘤性腹水。肝硬變腹水患者,在肝功能良好、肝硬變屬非活動期、內科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主要采用胸導管內轉流術及利文氏腹腔──頸靜脈分流術。

  預防 主要是積極治療原發病,例如心臟病應防止發生心力衰竭;肝炎應預防發生肝硬變等。

  

參考書目

 G.W.Thorn,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ed.,8,Vol.I,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