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和腹膜後間隙)腫塊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充盈的膀胱、妊娠的子宮、幹結的糞便等;更多更重要的是病理性的,是一些腹部疾病的臨床表現。通常所說的腹部腫塊,是指後者而言,其診斷有一定困難,尤其要註意與“生理性腫塊”相鑒別。

  分類 分類方法很多,按腫塊性質大致可分為六種(表1)。

表1 腹部腫塊的分類

  有些疾病並不能按上述分類確切劃分,比如腹膜後腫物可出現在腹部的任何一部分,胰腺囊腺癌既是腫瘤又是囊腫,通常腹部包塊是指慢性疾病,急腹癥所表現的包塊不在此列。

  生理性“腫塊” 並非真正的疾病,但有時誤認為病理性腫塊。除子宮、膀胱、糞塊外,發達的腹直肌腱劃間的肌肉,消瘦者的脊柱或骶骨岬和自發性痙攣的腸管等,都可能被誤診為病理性的。甚至腹壁松軟或薄弱者的腹主動脈,也會被誤認為是“搏動性腫塊”。

  炎癥性腫塊 多伴有發熱、局部疼痛、白細胞計數升高等炎癥征象。如闌尾周圍炎包塊、腸系膜淋巴結結核、腎周圍膿腫等。

  腫瘤性腫塊 多為實質性腫塊。惡性腫瘤占多數,特點為發展快,晚期伴有貧血、消瘦和惡病質;良性腫瘤則病史長,腫瘤較大,光滑,有一定活動度。

  囊性腫塊 多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有波動感。常見的有先天性的多囊肝、多囊腎、臍尿管囊腫;滯留性的胰腺囊腫、腎盂積水;腫瘤性的卵巢囊腫;炎癥性的膽囊積液、輸卵管積水、包裹性積液;寄生蟲性的包蟲囊腫等。

  梗阻性腫塊 胃腸道的梗阻性腫塊可引起腹痛、腹脹、嘔吐或便秘不排氣等;梗阻膽道的腫塊引起無痛性黃疸,一般不發熱;梗阻尿路系的腫塊常引起腰部脹痛。嚴格說,淤血性脾腫大和鬱膽性肝腫大,也屬於梗阻性腫塊。

  外傷腫塊 如左上腹部的脾破裂血腫,上腹部的假性胰腺囊腫,下腹或盆腔的腹膜後血腫等。見腹部創傷。

  診斷要點 腹部腫塊的診斷依靠詳盡的病史、細致的檢查、準確的化驗結果和必要的特殊檢查。要求解答腫塊是否為病理性,部位來源,以及性質等問題,以便擬定治療方案。

  病史 問病史要註意以下幾點:①腫塊發生的部位、時間和伴隨的癥狀,如腹痛、發熱、局部不適等,以及有無外傷史、腫瘤傢族史等。腫塊發生前有短暫的腹痛、局部腹膜刺激征和全身感染性癥狀者,應疑為炎性腫塊。病人曾患肺結核、長期低熱、食欲不振、伴有腹痛,則腹內腫塊可能為結核性。腫塊出現很久,生長緩慢,無其他不適,多為良性腫瘤;反之,若生長迅速、病人顯著消瘦,多為惡性腫瘤。故有炎性腫塊的變化以日計算;惡性腫瘤以月計算;良性腫瘤以年計算之說。這雖不完全精確,卻有助於作出初步判斷。②有無消化道癥狀。因消化系統在腹部占有很大的空間,有此類癥狀者多為消化道本身腫瘤或腸道外腫塊壓迫引起。例如反復嘔吐,提示胃竇部或十二指腸病變;嘔吐咖啡樣殘渣多見於胃癌;結腸腫塊可引起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右上腹腫塊伴有黃疸,多為肝臟或膽道附近的病變。③其他伴隨癥狀。泌尿系的腫塊多有尿血、尿頻等癥狀,如腎癌常伴有腰痛和肉眼血尿。女性生殖系腫塊多伴月經改變或陰道出血,如子宮肌瘤病人可有月經量增多或不孕的癥狀。

  體檢 即要註意局部情況,又要註意全身情況。

  ① 全身檢查除註意營養、貧血、黃疸外,應註意淋巴結是否腫大。左鎖骨上窩淋巴結腫大,多為胃腸道腫瘤的轉移,因匯集胃腸道淋巴液的胸導管流經此處;全身淋巴結,特別是頸部及腋窩部淋巴結腫大者,要懷疑淋巴肉瘤和霍奇金氏病。

  ② 腹部檢查。若在腹壁見到胃腸型或蠕動波者,多系胃腸道腫物,並已有梗阻表現。腫塊的觸診要註意大小、形狀、硬度、活動性、有無壓痛或波動感等。良性腫物一般表面光滑、外形圓純、邊界清楚;惡性腫瘤多呈結節狀,高低不平,可伴有惡病質等表現。癌腫的質地堅硬;肉瘤觸之如硬橡皮;囊腫多有彈性或波動感;動脈瘤有搏動;而炎性腫塊則有壓痛。肝臟腫塊和下垂的腎臟而隨呼吸上下移動;小腸和腸系膜腫塊可隨體位改變而活動。女性生殖器官的腫塊在下腹部觸及,多能向下進入盆腔,需在腹部和陰道(或直腸)作雙合診方能觸清。盆腔腫物如直腸癌、盆腔膿腫等,應作直腸指診協助診斷。要註意腫塊位置的鑒別,腹壁腫塊位置表淺易於觸及;腹內腫塊則較深在,不易捫到。病人仰臥抬起頭部使腹肌緊張時,腹壁腫塊更為明顯;但腹內腫塊則因受緊張的腹肌覆蓋,更難於觸及。腹部後腫塊一般不能推動。由於腹膜後腫塊大多可於腰部觸及,可用雙手觸診檢查。為瞭區別腫塊位於腹腔內或腹膜後,可采用肘膝位俯臥檢查法。腹膜後腫塊固定在後腹壁,不能移動,雙合診時反而不如仰臥時清楚,可配合X射線造影等檢查來區分(表2)。

表2 腹腔內和腹膜後腫塊的鑒別

  輔助檢查 除 X射線檢查外,還包括實驗室檢查、超聲診斷等。

  ① 實驗室檢查,有炎癥時、白細胞計數增高;貧血並且大便潛血持續陽性,則應考慮消化道腫瘤;貧血伴血尿,不能排除泌尿道腫瘤;疑為包蟲囊腫時,應作包蟲皮內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疑為肝癌則應測定血清甲胎蛋白等。

  ② 超聲波檢查對病人無損傷,可借以作出初步判斷,必要時可在超聲波引導下作穿刺活檢。胃腸道鋇餐造影或鋇劑灌腸 X射線檢查,有助於鑒別消化道內或外腫瘤。其他可根據需要與條件,選用泌尿系造影、放射性核素掃描、計算機體層掃描(CT)或內窺鏡檢查等。

  治療和預後 腹部腫塊為多種疾病的一項表現,其治療和預後取決於原發疾病。炎癥性腫塊應用抗感染藥物治療或配合理療,必要時可手術引流膿腫;實質性或囊性腫塊,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某些腫瘤,如腹膜後淋巴肉瘤或惡性網織細胞增生等,手術難於根治,主要靠抗腫瘤藥物和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