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主要由沙眼衣原體或分解尿素菌質體感染引起的非化膿性尿道炎。屬於性傳播疾病之一。其特點是除尿道炎癥外,男性還可併發前列腺炎、睪丸炎、附睪炎、女性還可併發宮頸炎、前庭大腺炎、陰道炎、子宮內腺炎、輸卵管炎及盆腔炎,還可致男女性不育癥。本病常見,好發於中、青年性活躍期,約20~50%可與淋病混合感染。在中國,本病比淋病少見。在西方國傢,本病比淋病常見。

  病原體 主要為沙眼衣原體和分分解尿素菌質體。衣原體的大小介於一般細菌和病毒之間,寄生於細胞漿內。已知衣原體至少有15種血清亞型,其中 A、B、Ba、C型主要引起眼病,而D~K8型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分解尿素菌質體為一種極微小的桿狀微生物,能分解尿素,常寄生於人的尿道和生殖道粘膜上皮內。非淋菌性尿道炎中,約40~50%與沙眼衣原體有關,約20~30%與分解尿素菌質體有關。此外,陰道滴蟲、白色念珠菌、單純皰疹病毒和包皮垢桿菌等也可致成尿道炎,過去都曾被認為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體。

  臨床表現 男女兩性不盡相同。其潛伏期比淋病長,約2周至數月。起病初期,男性病人多表現為尿道輕度癢感,排尿疼痛,還可有尿不盡感和尿頻。尿道口略紅,有少量透明粘液樣分泌物。其後數日,分泌物略顯膿性,因其癥狀輕微,常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導致並發前列腺炎、睪丸炎和附睪炎等。附睪可腫大,甚至附睪與睪丸界陰不清,壓痛明顯。還可使同側輸精管變粗,甚至纖維化,累及雙側時可致男性不育癥。女性病人的尿道炎,炎癥多不明顯,但炎癥常可累及整個泌尿生殖器官。常見的表現是粘液膿性宮頸炎。宮頸發紅、水腫、糜爛,有粘液膿性分泌物,一般無自覺癥狀。還可發生陰道炎、前庭大腺炎。延誤治療時炎癥擴展,還可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與盆腔炎。最終會使輸卵管阻塞,致成女性的不孕癥。女性病人所生的嬰兒,也可由母體的產道受染衣原體而發生眼、耳和肺部感染,重者可致死。由於女性性器官衣原體感染的自覺癥狀常缺如或輕微而易被忽略,故可造成廣泛傳播而危害社會,應予註意。

  診斷 主要是根據臨床癥狀、性行為史及性伴有無性病,尿道或子宮頸分泌物塗片鏡檢有較多白細胞而革蘭氏染色未見陰性雙球菌。分泌物標本還可用熒光標記抗體法或免疫測定法檢測病原體。本病應與淋菌性尿道炎相鑒別,其要點是:①非淋菌性尿道炎潛伏期為10~20日,發病緩慢,而淋菌性尿道炎為2~6日,發病急;②前者癥狀輕,後者明顯;③前者尿液不混濁,分泌物少,粘液狀,鏡檢陰性,而後者尿液膿性,分泌物多,鏡檢有革蘭氏陰性雙球菌。

  治療 沙眼衣原體或尿素分解菌質體感染引起者可用四環素、強力黴素、紅黴素或復方新諾明治療。四環素耐藥時,紅黴素可能有效。其他病原體引起者,應用其他針對性藥物治療,例如陰道滴蟲引起者應用甲硝唑(滅滴靈)。患者的性伴侶,無論有否癥狀,都要同時接受治療,否則仍可再感染而使治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