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矯形外科學傢。1906年2月24日出生於浙江省諸暨縣,1968年6月29日卒於天津。1933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後留校工作,其間曾赴美國波士頓大學深造。回國後任協和醫學院骨科副教授。1944年於天津創辦骨科醫院。19550年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1952年任天津市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兼天津醫學院一級骨科教授直至逝世。

  1940~20世紀50年代,骨關節結核發病率高,當時無有效療法。1947年他開始研究骨關節結核。1950年采用手術清除病灶的新療法獲得成功。發明許多新的切口,創造一系列新的操作方法,並對骨關節結核的發病機理、X 射線表現和病理分類分型提出獨特見解。他一改以往按組織來源的骨腫瘤分類法,強調臨床、病理、X射線三者結合,將骨腫瘤分為兩類:①原發性腫瘤,骨基本組織腫瘤(良性、惡性)和骨附屬組織腫瘤(良性、惡性)。②繼發性或轉移性骨腫瘤(惡性)。該分類法簡單實用,被稱為“方氏分類法”。對骨折的處理,他最初主張全面推廣西醫傳統的“切開整復內固定”的手術方法。1958年後,尚天裕等人提出以“手法整復夾板固定法”治療骨折,他通過臨床效果觀察、X射線攝片檢查、關節功能測量等證明後此方法優於前者,堅持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骨折,並且從機理方面進行研究。他不僅手術技術精湛,而且重視理論探索。他不僅是臨床傢,還是教育傢,自1953年籌辦進修班始,共培養600餘名矯形外科人才。主要著作有《骨關節結核病灶清除療法》(1956)、《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196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