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急劇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精神異常。一般來說,在急劇的精神刺激下,患者緊接著出現意識清晰度的降低,或者伴有不語不動,或者伴有興奮不安的躁動狀態。有些患者則出現情緒低落,悲傷和興趣降低。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現以妄想為主要表現的偏執狀態。儘管精神刺激引起的表現不同,但癥狀內容與精神因素有密切關係,伴有相應的情感體驗。病程短、預後好,去除精神刺激或改變處境或給予適當治療常可使精神狀態迅速恢復正常。因對本病的概念和診斷標準不一致,各國報導的患病率相差很大大。中國的患病率約為0.1‰,本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在改變環境或去除精神刺激之後,不需特殊治療即可自行緩解。癥狀較重者經治療之後也能完全恢復,不遺留人格缺損。

  病因 導致本病的直接原因是精神因素,它可以是引起悲傷、驚恐的或威脅性的事件,如親人突然死亡、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內心矛盾和情感體驗,如難以解決的糾紛、工作上的挫折、不滿意的婚姻、不幸的遭遇以及長期的隔離狀態等。一種精神因素是否致病,取決於精神因素的性質和強度,以及所引起的個體情感體驗的深度。後者又同個體的心理社會特點如所受教育、愛好和願望、價值觀念和個性等有關。此外,個體的易病素質以及當時機體的功能狀態對本病的發生也起很大的作用,如患慢性軀體疾病以及處於月經期、產褥期和過度疲勞狀態時較易罹患此病。

  發病機理 尚不清楚,巴甫洛夫學派將精神因素看作是一種起強刺激,它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超限抑制。超限抑制最容易累及大腦皮質。隨著抑制過程的擴散和加深,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由於皮質處於抑制狀態,皮質下部的功能因失去皮質的控制和調節而被釋放,這時即可出現運動性興奮和恐怖等原始性防禦反應。若皮質抑制過程較深,並影響到運動中樞,即可出現木僵狀態。上述理論似可用於解釋急性反應性精神病的發生,但尚不能說清抑制的本質是什麼。巴甫洛夫學派對持久性反應性精神病的發生隻籠統地歸之於不完全保護性抑制、時相狀態和病理惰性興奮灶的形成。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

  ① 反應性意識模糊。在突然而強烈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立即發病,幾分鐘至幾小時即可達高峰,持續時間短。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對周圍事物感知不清晰。嚴重者對周圍事物和刺激無反應,表情呆板,不語不動,這稱為反應性木僵。有些患者則處於意識朦朧狀態,即患者的意識處於一種特定的情感體驗之中,並把周圍的情景感知為與精神因素有關的人物或環境,甚至出現與精神因素有關的幻覺。患者表情驚恐或緊張,言語不連貫,動作也缺乏目的性,有的患者可出現沖動行為,甚至出現無目的的奔跑或出走。有些患者的意識障礙較輕,而精神運動性興奮則非常明顯,這稱為反應性興奮。表現為情緒激動、言語增多、多訴說與精神因素有關的事件或本人的經驗,因而講話內容易被人理解,且常常帶有誇大的色彩。有些患者可先表現為一過性木僵,然後轉入興奮狀態。上述幾類表現也稱為急性反應性精神病。

  急性反應性精神病患者多伴有植物神經癥狀,如面色潮紅或蒼白、瞳孔散大、出汗及心跳和呼吸加快等。這是精神刺激引起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和一系列生理應激反應的表現。

  ② 反應性抑鬱。在引起悲傷或持久的精神刺激作用下,出現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或者感到懊惱和悔恨。對生活失去興趣,對未來失去信心。患者可有明顯的入睡困難或惡夢頻繁,也可出現早醒。多數患者同時有食欲下降,疲乏無力,有的可出現疑病觀念。註意力不集中也很常見,因而做事顯得漫不經心。患者在面臨選擇時常感到猶豫不決。嚴重時可出現消極觀念和自殺行為。有些患者感到腦子遲鈍或思維不如以前靈活;但動作遲緩不明顯,而且與外界接觸良好,常主動訴說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憂傷。患者的言語,情感和行為易被他人理解。

  在親人死亡之後發生的抑鬱,也稱為居喪反應。一般來說,居喪反應持續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周。

  ③ 反應性偏執狀態。在持久的精神因素作用下,患者變得敏感多疑,特別註意觀察周圍人的言行,常將同事或鄰居的說話認為是在議論他的某些不光彩的經歷。甚至認為人們在指桑罵槐地責罵他、諷刺他、逐漸認為有人監視他、跟蹤他和迫害他,最後發展為較牢固的被害妄想。被害妄想的結構有系統化的傾向,內容不泛化、多與精神因素有關,並且伴有生動的情感體驗。患者的行為不怪異,常主動向人傾訴或向人求援。有些患者還可出現錯覺或幻覺,尤以幻聽多見,內容反映病人的期望或擔憂。

  診斷和鑒別診斷 很多精神病的發生都可找到精神因素,並非有精神因素參與者都診斷為反應性精神病。診斷反應性精神病的依據是:①有明顯的精神刺激,而且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強度,並使患者產生較深的情感體驗。②精神癥狀的產生與精神刺激在時間上有密切的聯系。③精神癥狀的內容反映瞭精神刺激或患者的體驗或處境,並有相應的情感反應,內容可以理解。④病程一般不長,去除精神刺激或改變處境並給予適當治療後可較快恢復正常。

  有些精神分裂癥患者可由精神因素促發,其急性階段的精神癥狀可類似反應性精神病,應與之鑒別。精神分裂癥多同時還有行為異常、脫離現實、思維聯想障礙、邏輯推理荒謬以及妄想易泛化,且隨著病情的發展、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會越來越明顯。

  僅從癥狀來看,很難將反應性抑鬱同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鬱發作(即內源性抑鬱癥)區別開。有明顯的精神因素、癥狀較輕和持續時間較短,這些有助於診斷反應性抑鬱。如果患者以前有過或緊接著出現躁狂發作,則可診斷為情感性精神病抑鬱發作。

  同癥狀性精神病(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不包括腦部器質性精神障礙)的鑒別多不困難。癥狀性精神病的意識障礙多在傍晚或晚上加重,精神癥狀的減輕或加重與軀體病的減輕或加重有平行的關系,而且有軀體病的癥狀和體征。

  治療 應盡可能去除精神刺激或脫離引起精神創傷的環境。對反應性木僵患者可用針刺治療,亦可用鎮靜安眠藥使其入睡,安睡後即可解除木僵狀態。對興奮激動者可選用有明顯鎮靜作用的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劑量不易過大。極端興奮躁動者最好註射給藥。反應性偏執者服抗精神病藥需較長的時間。反應性抑鬱者可服用三環抗抑鬱藥、如多慮平或阿米替林。對有自殺企圖者應嚴加監護,防止意外,住院治療常有必要。

  預防 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和培養堅強的意志有助防止本病的發生,強健的體格和避免過勞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