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生物學傢。與O.勒維因分別發現神經衝動的化學傳遞方面工作而共獲193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875年6月9日生於倫敦一個商人傢庭,1968年7月2日逝世於劍橋。1894年入劍橋大學三一學校。1904~1914年間在維爾爾康生理研究室工作。1909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14年成為醫學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員,同年被選為皇傢學會會員。1940~1945年曾任該會會長。1904年研究麥角堿。1907年發現腎上腺素的傳遞效應。1909年發現垂體後葉提取物有催產作用。1910年後研究組胺,指出組胺可使血漿滲入組織,引起水腫和血液濃縮、血管擴張、血流鬱積、回心血量和心輸出量減少,證明能引起皮膚紅斑、風團,水腫的“H-物質”即組胺。1927年證實組胺是動物組織內的正常產物,且肺組織中富含此物。戴爾早就註意到麥角制劑中還有一種物質,具有與腎上腺素相反的生理效應。1906年有人報道乙酰膽堿有強烈的降壓作用。1907年W.E.狄克遜猜測迷走神經受刺激時,其末梢釋放毒蕈堿樣物質。1914年,戴爾註意到乙酰膽堿的毒蕈堿樣效應和煙堿樣效應,並指出這兩種效應可分別被阿托品和大劑量煙堿所阻斷,他還註意到乙酰膽堿效應與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所產生的效應極為相似。乙酰膽堿也是麥角制劑中所含的物質之一,戴爾認為W.E.狄克遜所說的毒蕈堿樣物質可能就是乙酰膽堿。

  1921年,勒維刺激離體蛙心迷走神經,證實神經沖動的傳遞中有化學遞質起作用。1929年,戴爾等在牛馬的脾臟中發現高濃度的乙酰膽堿,證明乙酰膽堿在組織中自然存在。在以後的7年中,戴爾等揭示:不僅副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而且所有的交感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以及所有運動神經纖維的末梢都釋放乙酰膽堿。1933年他提出“膽堿能”纖維和“腎上腺素能”纖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