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初次感染時引起水痘。對此病毒有免疫力的成人感染時引起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皮膚出現疼痛性、成簇皰疹,沿身體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佈。50歲以上中老年人占病人總數一半以上。本病無特效治療,預後好,一般多能自愈。患病後可獲得免疫,但以後還可多次患帶狀皰疹。

  病原體 VZV屬皰疹病毒科科,呈球形,直徑為160~200nm,為對稱20面體。病毒顆粒的核心為DNA,外有表面為160個空心管狀的殼微粒組成的核殼包裹,最外一層為含脂蛋白的包膜,膜內有病毒的抗原成分。VZV抵抗力弱,加熱、乙醚和胰酶處理均可滅活。

  臨床表現 成人感染VZV後,部分VZV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在感覺神經節如脊神經後根神經節、三叉神經節等處長期潛伏,年老體弱、受涼、疲勞、外傷、患腫瘤或白血病、應用免疫抑制劑等因素,可使病毒受激活而增殖,沿傳出神經在其分佈范圍的皮膚上引起帶狀皰疹。發病部位的皮膚先有灼熱、刺痛、瘙癢或感覺過敏,繼而出現成簇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和皰疹,最後幹燥結痂,沿周圍神經分佈成帶狀,限於身體一側,不超過軀幹中線。偶有雙側分佈,發生部位以肋間神經分佈區最多見,其次為三叉神經第一支分佈區,可引起結膜炎、角膜炎和虹膜睫狀體炎。再其次為頸段及腰段,最少見是骶段的周圍神經分佈區。在免疫缺陷及應用免疫抑制劑病人,可發生播散性皰疹,有高熱、中毒癥狀、肺炎、腦炎等內臟損害,病死率較高。

  診斷 根據接觸水痘病人史和典型臨床表現,診斷不難。不典型病人可做以下的實驗室檢查:刮取皰疹基底物做賴特或吉耶姆薩染色,可見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包涵體。也可取皰疹液接種於人成纖維細胞或人胚羊膜細胞培養中分離病毒。應用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也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特異性 IgM抗體,有助於早期和近期感染的診斷。

  治療 加強對癥和支持療法,防止繼發細菌感染。帶狀皰疹局部疼痛可應用止痛劑。重癥水痘和全身播散性帶狀皰疹可試用阿糖腺苷或無環鳥苷靜滴,有一定的療效。繼發細菌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療。

  預防 註意隔離病人至全部皰疹幹燥結痂。對托幼機構的接觸者應進行檢疫,檢疫時間為最後一例病人發現後21天。對體弱兒童、免疫缺陷及使用免疫抑制劑病人,接觸水痘或帶狀皰疹病人後,應肌註水痘-帶狀皰疹高價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可減輕癥狀或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