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糞便在結腸存留時間過久,水分含量降低,糞便乾燥、堅硬、量少且不易排出。正常的排便習慣因人而異,可每天排便3~4次,也可每3~4天排便1次,但大便成形,不乾燥堅硬。

  分類 胃腸道本身無病變而發生的便秘稱功能性或原發性便秘。胃腸道有器質性病變而發生的便秘稱器質性或繼發性便秘。因結腸或直腸平滑肌收縮無力呈弛緩狀態而發生的便秘稱弛緩性便秘。若結腸、直腸平滑肌呈痙攣狀態態而發生的便秘稱痙攣性便秘。若糞便滯留在結腸稱結腸性便秘。若糞便滯留在直腸稱直腸便秘。

  病因及發病機理 正常排便需要3個條件:①飲食量及所含的纖維適當,水的入量要夠。②胃腸道無梗阻,消化、吸收、蠕動正常。③有正常的排便反射,腹肌及膈肌有足夠的力量協助排便動作。當上述條件不能具備時,便會發生便秘。如:

  胃腸道內容物運動速度減慢 食物中纖維太少,食量太小,不能對胃腸道產生有效的刺激,致使胃腸蠕動減慢而引起便秘(又稱原發性便秘)。見於嚴重的食欲減退,咽下困難(如食管良性狹窄、食管癌)。脫水或飲水過少,使糞便幹燥、堅硬也可引起便秘。

  胃腸梗阻 胃腸道梗阻使內容物不能正常通過而滯留在胃或腸道內發生便秘。如幽門梗阻、腸梗阻、肛門狹窄等。

  結腸的應激性減退 在正常情況下,結腸內容物可刺激結腸粘膜,引起結腸蠕動。當結腸應激性減退時,特別是直腸,雖有糞便進入直腸,但並不能引起便意及排便動作。多見於長期服用瀉劑,工作過度緊張而忽視便意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高血鈣可使結腸應激性減退。

  腸道平滑肌功能異常 低血鉀、長期臥床、消瘦無力、應用抗膽堿能類藥物等,都可使結腸平滑肌張力減低而發生弛緩性便秘。在腸道激惹綜合征、慢性鉛中毒、血紫質病等,均可使腸道平滑肌發生痙攣而產生痙攣性便秘。

  精神因素 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鬱,抑制自然排便反射者可發生及發展成嚴重的便秘,此時糞便常滯留於直腸,屬於直腸性便秘。

  臨床表現 臨床上常見的長期便秘是習慣性便秘,老年人因腹肌無力也常發生慢性便秘。急性便秘則多見於腸梗阻。便秘可引起局部及全身癥狀。因糞便過於堅硬,在排便時可引起肛門疼痛,並可發生肛裂及引起內痔出血。若糞便在直腸滯留較久,可發生局部炎癥,有下墜和排便不盡感。並且在堅硬的糞便表面附有粘液。也可有腹脹及下腹部痛。因糞便滯留於腸內,可反射性的引起全身癥狀,如頭暈、頭痛、口苦、食欲不振、乏力等。

  便秘可由多種病因所致,因此常有其原發病特有的臨床表現。

  診斷及鑒別診斷 主要根據以下幾方面:

  病史 指發病年齡、發病的緩急、進展如何、以往有無與化學物質接觸史、是否經常服用瀉劑、有無腹腔手術的歷史以及伴隨癥狀、有無特殊飲食習慣等。若新生兒生後即無大便,應考慮為直腸閉鎖或無肛門。若生後有大便,而以後發生嚴重便秘,並發生腹脹,應考慮為巨結腸,又稱希什斯普倫氏病,此病為一先天性疾病,因結腸粘膜下神經叢及腸肌神經叢缺乏神經節,該處結腸平滑肌不能放松,發生功能性結腸梗阻,而在狹窄處的近端結腸糞便堆積,明顯擴張,發生嚴重的便秘。若中年及老年人過去排便習慣好,而後發生便秘或以往就有便秘而近期加重時,應考慮有結腸癌的可能。腸道腫瘤引起的便秘病程較長,可進行性加重。在腸道激惹綜合征時,便秘常反復加重及緩解。發病很急者,則多見於機械腸梗阻及急性胃擴張。若以往有過腹腔手術歷史,應考慮有腸粘連的可能。與鉛類化學物質接觸者,應想到有鉛中毒的可能。經常服用瀉藥者,停藥後也可發生嚴重的便秘。

  頑固性便秘因為結腸痙攣可有下腹部痛,但多不嚴重,若伴有劇烈腹痛,見於腸梗阻、腸套疊、急性腹膜炎、鉛中毒、血紫質病等。前二者表現為陣發性疼痛,後三者則為持續性腹痛。伴有腹瀉者,見於假性腹瀉、腸道激惹綜合征、腸結核、克羅恩(舊譯克隆)氏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伴有腹脹者,見於頑固性便秘、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道梗阻、急性及慢性腹膜炎。伴有血便者,見於結腸癌、腸套疊、腸系膜動脈栓塞、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若為直腸便秘,排便時可引起內痔出血。頑固性便秘可有低燒。若有高燒,腹腔內可能有炎癥或壞死性病變。

  體格檢查 全身疾病引起者,腹部檢查可發現腹部脹氣,右下部可觸到存留在乙狀結腸、降結腸或橫結腸積存的糞便。此時需與結腸腫瘤、結腸痙攣相鑒別。最簡易的辦法是充分洗腸後,再作觸診檢查,若為糞便就不再能摸到。結腸痙攣時,觸到痙攣的結腸似臘腸狀,光滑、移動度大,有時有輕壓痛,用手按一段時間後,包塊自動消失。若結腸糞便積存,用力按壓可將其分離成幾塊。若為結腸腫物,形狀多不規則且較固定,不會自行消失,也不能將其分開。若為炎癥包塊則壓痛較明顯,局部腹肌可較緊張。

  在幽門梗阻、急性胃擴張時,上腹部腹脹較明顯,可見胃型,有時可能見到胃蠕動,有振水音。在小腸梗阻時,腹部可見腸型,腸鳴音亢進。因腹部炎癥引起腸麻痹時為全腹脹,有壓痛及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肛門指診對於便秘病人(如肛門狹窄、內痔、直腸癌)可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直腸便秘可觸到大的堅硬的糞塊,若直腸空虛,則為結腸便秘。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的糞便檢查對區分便秘的部位及病因有幫助。直腸便秘者糞堅硬、粗大,因在直腸停留過久引起直腸炎,糞外可附有粘液。結腸便秘則大便呈球狀。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大便中有紅、白細胞。

  X射線檢查 口服鋇劑檢查可瞭解幽門梗阻的嚴重程度,並有可能發現引起梗阻的病變。若懷疑為腸梗阻時,口服鋇劑作X射線檢查應視為禁忌,因其可引起嚴重梗阻,加重病情。鋇劑灌腸檢查可確定結腸病變的部位、范圍和性質。

  纖維內窺鏡檢查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部及結腸病變有很大診斷價值,除瞭可以看到病變的部位、性質外,並可以取活組織檢查,進一步確定診斷。

  治療 功能性便秘者要多吃些富含纖維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多飲水。建立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增強體育鍛煉。對頑固性便秘者可選用藥物治療(見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