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太行、太嶽抗日根據地軍民反擊日軍“掃蕩”的作戰。

  1942年5月,日軍為消滅八路軍總部和第129師部隊,以其駐山西境內的第1軍為主力,共3萬餘人,採取“捕捉奇襲”、“鐵壁合圍”、“輾轉清剿”等戰法,對太行、太嶽抗日根據地發動瞭大規模的夏季“掃蕩”。5月15日,日軍第36師團主力和第69師團一部共7000餘人,開始“掃蕩”太嶽南部地區,先後兩次奔襲、合圍東峪、馬壁,企圖圍殲八路軍太嶽軍區機關和部隊。八路軍迅即即向北轉移,並襲擾臨(汾)屯(留)公路上的日軍據點,使日軍合圍撲空,後方交通又受威脅。19日,第36師團主力轉向太行北部地區;第69師團一部在抗日根據地軍民不斷打擊下,也於28日撤退至浮山、府城(今安澤)原據點。5月19日,日軍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3、第4旅團主力及獨立混成第1、第8旅團各一部,共2.5萬餘人,分四路對太行根據地北部地區進行“掃蕩”。一路由平定、昔陽、井陘、元氏、贊皇諸點出動,連續合擊測魚鎮、黃北坪、漿水、將軍墓等地後,控制瞭峻極關;一路由和順出動,合擊松煙、拐兒鎮後,進抵上莊、下莊地區;一路由武安出動,合擊陽邑後繼續西進;一路由長治、武鄉、遼縣(今左權縣)諸點出動,合擊黎城、磚壁、桐峪等地。至24日夜,各路日軍構成對八路軍總部駐地窯門口、青塔、偏城和南艾鋪地區的合圍。25日,日軍在其空軍支援下,以南艾鋪為目標發起攻擊。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和八路軍總部在第385旅第769團一部奮力掩護下,分別向西、北、南三個方向突圍。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指揮部隊突圍作戰中,於十字嶺壯烈殉國。當日黃昏,日軍攻入南艾鋪。26日,日軍轉入“輾轉清剿”,捕捉、殺戮抗日根據地的幹部和群眾,搶掠資財。為粉碎日軍的“清剿”,太行軍區除以地方武裝和民兵堅持內線鬥爭外,主力分別向日軍後方補給線和城鎮據點展開破襲戰。30日,第385旅第769團第3連,在民兵的協同下,於遼縣城東南蘇亭鎮附近設伏,殲滅日軍140餘人。31日,新編第1旅組成突擊營,奇襲長治日軍機場,擊毀飛機3架、汽車14輛、油庫2座。與此同時,第385旅一部一度襲入虒亭、五陽、黃碾等據點,給日軍以打擊。太行、太嶽區的地方武裝和民兵,也在平漢、白晉、同蒲和正太等鐵路沿線展開破擊戰,有力地配合瞭內線部隊的反“掃蕩”作戰。

太行、太嶽區1942年夏季反“掃蕩”

  6月初,“掃蕩”太行山北部地區的日軍退至邯(鄲)長(治)公路沿線、清漳河兩岸地區。6月9日,日軍第36師團以1.2萬餘人的兵力“掃蕩”太行山南部地區。八路軍第129師直屬隊及新編第1旅一部,被日軍合圍於涉縣西南的石城、黃花地區,處境險惡。在師長劉伯承指揮下,乘夜暗從日軍間隙中順利突圍。日軍合擊目的未能達到,遂於19日從太行南部地區撤退。這次反“掃蕩”作戰,歷時38天,第129師部隊在太行、太嶽區人民的有力支援下,共殲滅日偽軍3000餘人,粉碎瞭日軍圍殲八路軍領導機關的企圖,堅持與鞏固瞭太行、太嶽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