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莽末年,以綠林農民起義軍為主體的劉玄漢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地區大破王莽軍主力的反擊戰。

  王莽建立“新”政權後,階級矛盾更趨激化。農民起義遍及河水(黃河)南北和江漢地區,其中綠林、赤眉聲勢最大。

  地皇四年(西元23)初,綠林軍乘王莽主力東攻赤眉之機,在比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王莽軍甄阜、梁丘賜部,繼又在淯陽(今河南新野東北)擊潰嚴尤、陳茂軍,勢力發展到10餘萬人。二月,推漢室後後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年號更始。劉玄政權為阻止王莽軍南下,保障主力奪取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派上公王鳳、大將王常、偏將劉秀等率約2萬人攻下昆陽、定陵(今河南郾城西)、郾縣(今河南郾城南)。王莽派大司空王邑急赴洛陽,與大司徒王尋調集各州郡兵40餘萬南進,企圖一舉撲滅漢軍。

昆陽之戰

  五月,王莽軍進抵潁川(今河南禹縣),迫使進至陽關(今禹縣西北)的劉秀部撤回昆陽。當時昆陽漢軍僅八九千人,一些將領見王莽軍聲勢浩大,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的道理,說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漢軍無路可走,乃決定由王鳳、王常等率眾守城,劉秀率13騎赴定陵、郾縣調集援兵。王尋、王邑圍困昆陽城後,恃眾逞強,拒絕嚴尤棄圍昆陽、直趨宛城、擊滅劉玄漢軍主力的建議,又反對“圍城必缺”以動搖漢軍軍心的主張,意欲擒殺漢軍首領,血洗昆陽,進而消滅圍宛漢軍。遂圍昆陽數十層,並掘地道,造雲車,企圖強攻取勝。昆陽守軍合力抵抗,堅守危城。

  劉秀等抵定陵、郾縣後,說服不願出兵的諸營守將,於六月初一率步騎萬餘馳援昆陽。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復猛沖,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繼又假傳已克宛城,王莽軍軍心動搖。接著,劉秀親率3000勇士密渡昆水(今葉縣輝河),出其不意地迂回至王莽軍側後,猛擊其中堅。王尋、王邑仍視漢軍不堪一擊,同時又恐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令各營不準擅自出兵,獨率萬餘人迎戰。漢軍勇猛沖殺,王莽軍陣勢大亂,王尋被殺。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內外夾攻,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死傷慘重。又恰遇雷雨,滍水(今葉縣沙河)暴漲,王莽軍萬餘人被淹死,僅王邑、嚴尤、陳茂等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昆陽之戰,劉秀等漢軍將領,以昆陽守軍鉗制強敵,用精幹援軍搗敵要害,大破王莽軍主力,為漢軍進軍洛陽、長安,推翻新莽政權創造瞭條件,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