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同治八年(1869)至九年間,陝甘回民起義軍在靈州(今寧夏靈武)金積堡地區抗擊清軍的作戰。

  同治元年,陝西、甘肅(約今甘肅、寧夏及青海一部)回民相繼舉行反清武裝起義,屢敗清軍。六年初,清廷以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鎮壓回民義軍。左宗棠採取“先秦後隴”的方略,擊敗陝西義軍後,於八年五月進軍甘肅。命提督劉松山統軍由綏德經花馬池(今鹽池)西進,提督雷正綰等率部由平涼、固原北進,兵鋒直指回民義軍的重要基地金積堡。金積積堡位於黃河東岸的秦、漢二渠間,永寧洞、峽口為其東西要沖。義軍領袖馬化龍團結各地義軍在此築寨建堡,購馬造械,屢挫前來鎮壓的清軍。八月,劉松山部抵靈州,控扼永寧洞水口。十月,雷正綰部占峽口,對金積堡形成包圍。義軍堅守外圍堡寨,派騎兵伺機突襲,屢敗來敵。九年正月,為打破包圍,義軍分兵兩路反擊,一路於十三日奪回峽口,重創雷正綰部;一路進攻永寧洞,遭清軍阻截,退守馬五寨繼續抗擊,擊斃劉松山(一說受降時被義軍打死),大挫清軍士氣。義軍乘機反攻,一部直插陜西,襲敵後路。不久左宗棠調兵截擊入陜義軍,並令劉錦棠(劉松山之侄)接統老湘軍,重新組織對金積堡的進攻。七月,清軍再占峽口。八月,盡占外圍堡寨,並在金積堡四周挖掘長壕兩重,佈兵鎖困。十一月,義軍糧盡援絕,馬化龍為保全部眾生命赴清營請降(於翌年正月被害),金積堡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