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通常包括戰爭觀、戰爭問題方法論、戰爭指導思想、建軍指導思想等基本內容。不同的時代、階級、國傢和人物,有不同的軍事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戰爭的本質和基本規律,研究武裝力量建設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則,反映從總體上研究軍事問題的理論成果。軍事思想來源於軍事實踐,又給軍事實踐以理論指導,並隨著戰爭和軍事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產生及其特點 軍事思想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產生於一定物質生產和戰爭實踐的基礎之上,同時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制約和影響。反映一定階級和集團利益的政治觀念決定軍事思想的階級性質,制約其發展方向。哲學為軍事思想提供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科學文化水平以及道德、宗教和法律,還有民族、地理環境等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響軍事思想的發展。反過來,軍事思想也影響和作用於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軍事領域所揭示的一些規律,所形成的原則、概念和范疇,還常常被用於政治、經濟、外交乃至商業競爭、體育競賽等方面的活動。

  軍事思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階級所奉行或推崇的軍事思想,反映各個階級對戰爭的不同認識和立場。軍事思想具有時代性。不同歷史時期的軍事思想各有自己的特征,這種特征往往最能反映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軍事思想還具有明顯的繼承性。戰爭的特性之一,是強制人們必須使自己的主觀認識同客觀實際相一致才能取勝,所以歷史上所形成的許多軍事原則、概念和范疇,有些因其反映瞭軍事鬥爭的共同規律而流傳下來為後人所繼續使用,並不斷地得以豐富和發展。

  簡史 人類對軍事問題的認識,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戰爭的日益頻繁和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軍事思想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出現,始於奴隸社會。“攻”、“守”、“戰術”、“統率”等軍事概念就產生於奴隸社會時期。此時,人們已開始探討戰爭與物質力量的關系,在一定程序上認識到軍隊的多寡,武器的數量和質量,對於戰爭勝負具有重要作用。“強勝弱”、“眾勝寡”成為一般的作戰原則。它標志著這時出現的軍事思想已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性質。但是在奴隸社會時期,在軍事思想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觀念,加之戰爭規模較小,作戰形式單純,這時的軍事思想還比較簡單。

  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強大的奴隸制國傢在戰爭中衰亡。這個事實促使人們認識到,戰爭勝負不僅取決於物質力量的強弱,而且同政治因素,戰爭的性質,力量的運用及其強弱轉化,有著密切關系。這一認識是由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軍事著作首先在理論上加以闡明的。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軍事論著,總結瞭當時軍事鬥爭的經驗,揭示瞭戰爭中眾寡、強弱、虛實、攻守、勝敗等范疇的對立和轉化關系,提出瞭“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等軍事原則。這說明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中已經飽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大量火器和眾多人力投入戰爭成為現實。在資產階級推翻封建統治的大革命中,在資本主義國傢對外擴張的戰爭中,戰爭規模空前擴大,戰爭的本質也暴露得更加充分。以普魯士軍事理論傢C.P.G.von克勞塞維茨所著《戰爭論》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軍事理論,運用當時的哲學和歷史學成果,總結瞭拿破侖戰爭及以前的一些戰爭經驗,闡明瞭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暴力運用與科學技術的相互關系,並提出瞭若幹作戰原則。由克勞塞維茨和與其同時代的軍事傢A.-H.de若米尼等人所闡發的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基本觀點,代表瞭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他們的著述已成為公認的軍事名著,至今仍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傢的軍事傢奉為經典。其中:“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等論點,也為В.И.列寧和毛澤東所肯定。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又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實踐經驗的積累,資產階級軍事思想有瞭進一步發展,它更加重視先進科學技術在戰爭中的作用,並在現代戰爭的作戰方法、技術運用、組織指揮以及軍隊現代化建設等方面,提出瞭一些值得重視的理論和原則。但是,由於其階級的偏見和認識論、方法論的片面性,資產階級軍事思想一般都掩蓋戰爭的階級本質,並且過分強調武器和技術在戰爭制勝因素中的作用,從而貶低瞭人民群眾的作用。

  無產階級軍事思想的形成 無產階級在爭取自身解放的過程中,不斷總結革命戰爭經驗,並且吸取瞭軍事思想史上的積極成果,形成瞭自己的軍事思想。無產階級革命導師K.馬克思、F.恩格斯、列寧、И.В.斯大林、毛澤東以及其他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人物,在創立、運用和發展無產階級軍事思想方面作出瞭傑出貢獻。他們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地論證瞭戰爭的社會歷史根源,指明瞭暴力對新社會誕生的促進作用和對經濟的依賴性,指出社會生產方式和物質條件對於戰爭的制約作用,明確區分戰爭的政治性質,揭示階級社會戰爭的階級本質,闡發瞭戰爭的基本規律,並且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在戰爭中的作用,強調建設人民軍隊的重要性,提出瞭無產階級的軍事鬥爭綱領和作戰方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戰爭中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包含瞭一整套關於建設人民軍隊、進行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的理論和原則,並且包含著研究戰爭與指導戰爭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國人民及其軍隊,運用在戰爭實踐中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終於戰勝來自國內外的所有反動武裝力量,建立並且鞏固瞭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歷史事實,充分顯示瞭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探索新情況和新問題 任何軍事思想都是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要求軍事思想在繼承歷史上一切優秀遺產的基礎上,不斷地有所創新和發展。但是,軍事思想的發展歷史表明:一般說來,在和平時期軍事思想的發展往往落後於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一場戰爭中曾經贏得勝利的經驗,遠遠不能滿足下一場戰爭的要求。因此,在和平環境中,防止和克服保守傾向,積極探索軍事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努力使軍事思想適應新的歷史條件,才能保證它對未來戰爭發揮正確的理論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