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軍人進行的戰傷自救互救技術和衛生防病知識的訓練。它是共同科目訓練內容之一。

  自救互救技術訓練包括用制式急救包和就便器材包紮傷口;利用就便器材臨時止血和固定骨折;實施人工呼吸,解除窒息;註射解毒針,進行局部洗消;搬運傷患的方法等。艦艇部隊和航空兵部隊還包括溺水急救、潛水脫險、減壓和航空救生等內容。衛生防病知識訓練包括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營房衛生、艦艇衛生、航空生理衛生等衛生學常識;主要傳染病和行軍外傷、凍傷、中暑、暈車、、暈船等的預防措施;消滅和預防蚊、蠅、蚤、鼠等傳染病媒介的方法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自救互救在火線救護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蘇聯軍隊在衛國戰爭中為45%,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作戰中為61.1%。在長期戰爭中,部隊疾病減員常常超過戰傷減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海外戰區因疾病減員約615萬人,為衛生減員總數的78.4%。因此,許多國傢的軍隊把搞好戰傷火線救護和預防疾病的訓練,作為減少衛生減員、保持部隊戰鬥力的一項重要措施。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兵入伍時,普遍進行一次系統的衛生訓練,以後列入共同科目,每個訓練年度都進行訓練。衛生防病知識訓練,除按規定時間講課外,還結合部隊中心任務、發病情況、駐地衛生條件和季節特點等,采用黑板報、墻報、有線廣播、幻燈、錄像、電影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