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氣阻力使人或物從空中緩慢降落到地面的工具。它廣泛應用於空降兵作戰、訓練,飛行人員救生,跳傘運動,空投物資,回收飛行器和設備等。降落傘按用途分為人用傘和物用傘。人用傘有救生傘、傘兵傘、運動傘和備份傘。物用傘有投物傘、回收傘等。用以縮短飛機著陸滑跑距離的阻力傘,就其工作原理來說,也屬於降落傘。

  降落傘一般由引導傘、傘衣、傘繩、背帶系統、傘包、開傘設備等組成,用化學纖維或綿、麻、絲織物製成,強度大,折疊包裝後體積小。傘衣衣的氣動外形有半球形、圓錐形、方形等。物用傘的傘衣面積,小的不足1平方米,大的達300平方米以上。人用傘的傘衣面積通常為40~90平方米,下降速度一般不大於7米/秒,開傘沖擊力較小,下降穩定,操縱靈活。

  據中國《史記》記載,公元前23世紀,舜利用兩個鬥笠,從著火的倉廩上跳下,安全落地。說明當時已有人知道利用空氣阻力降低人的墜落速度的道理,也可以認為這是降落傘原理的最早應用。1783年,法國人L.S.勒諾爾芒研制瞭帶剛性骨架的降落傘。1797年,法國人A.-J. 加爾納蘭用降落傘從氣球上跳傘成功。20世紀初期,歐美一些國傢先後發明瞭能折疊包裝的降落傘,隨後用於飛行人員救生。1939年秋,中國創辦瞭杭州保險傘廠,次年1月成立研制所,至1948年共制造1萬多具。70年代一些國傢研制成翼型降落傘,傘衣面積約20平方米,它從空中降落時,具有類似機翼的氣動外形,能產生一定升力和約10米/秒的水平運動速度,有良好的操縱性能。隨著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降落傘的使用范圍將日益廣泛,其性能將朝著更加安全可靠、輕便靈活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