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齊盧之戰”。1922年(中華民國十一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直系軍閥首領曹錕、吳佩孚控制瞭北京政權。1924年5月,曹、吳又指使江蘇、福建等省的直系軍閥武裝,消滅浙江、上海的皖系勢力。皖系首領段祺瑞一面聯絡奉軍出兵進攻直軍,一面令皖系浙江督辦盧永祥指揮第1、第2、第3軍共4萬餘人,分別在淞滬、長興地區和閩浙間的仙霞嶺一帶組織防禦。9月3日戰爭爆發。直系江蘇督軍齊燮元率5個師另5個旅近4萬人,分兩路向盧軍進攻:主力3個師另5個旅,沿滬寧鐵路兩側鉗擊擊淞滬;另兩個師守溧陽、宜興,相機進攻長興。淞滬地區的齊盧兩軍,在黃渡、瀏河諸要點交戰旬餘,成膠著狀態。9月7日,盧令第2軍乘齊軍主力攻淞滬之機,向宜興發起攻擊,占領宜興以南之蜀山、湖傌等地。齊從淞滬前線調兵回援,盧軍進攻受挫,兩軍形成對峙。曹錕、吳佩孚急從鄂、豫、魯等地調兵援齊,又令福建督軍孫傳芳率閩、贛聯軍2萬餘人,於9月中旬由閩攻浙。防守仙霞嶺的盧軍一部倒戈,孫部直入江山、衢縣(今衢州)。盧見大勢已去,18日離開前線赴滬,並令第2、第3軍大部撤至淞滬地區固守。9月下旬,齊與各路援軍全力進攻淞滬,至10月13日,先後占領青浦、嘉定等地,盧出走日本,所部被直系收編。10月14日,齊軍進占上海,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