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在艦艇上的海軍炮。是艦艇的主要武器之一。用於射擊水面、空中和岸上目標。

  艦炮按口徑區分,有大、中、小口徑炮;按管數區分,有單管、雙管和多管聯裝炮;按防護結構區分,有炮塔炮、護板炮和敞開式炮;按自動化程度區分,有全自動炮、半自動炮和非自動炮;按射擊物件區分,有平射炮和平高兩用炮;按戰鬥使命和任務區分,有主炮和副炮。

  艦炮由基座、起落部分、旋回部分、瞄準裝置、拖動系統、彈藥輸送系統、電電氣系統和引信測合機等構成。艦炮及其彈藥和火控系統組成艦炮武器系統。

  現代艦炮的口徑一般在20~203毫米之間,通常采用加農炮,自重平衡,多管聯裝,具有重量較輕、結構緊湊、射界較大、發射率較高、操縱靈活、瞄準快速、命中率高和彈丸破壞威力大等特點,能適應艦艇的負載和空間限制,在海上運動、搖擺條件下,有效地射擊高速運動的點目標。裝備有由雷達、光學和光電觀測器材、平臺羅經和計算機等組成的火控系統,能自動測定目標要素、計算射擊諸元,保證在晝夜近乎全天候條件下,準確、適時地射擊。使用的彈藥有適於打擊各種目標的穿甲彈、爆破彈、殺傷彈、空炸榴彈和特種彈。

  公元14世紀出現火炮,隨後也裝上瞭軍艦。最初的艦炮是古老的臼炮。直到18世紀末,其結構和陸炮相同,都是用生鐵、銅和青銅鑄造的滑膛炮,配置在多層甲板的兩舷,故稱為舷炮。大型戰艦裝備火炮百餘門。火炮成為艦艇的主要武器,舷炮戰成為海戰的主要手段,使接舷戰和撞擊戰降居次要地位。1861年,北美首先建造瞭有旋轉炮塔甲板炮的炮艦“莫尼多爾”號。這種甲板炮較之舷炮,在保持同等火力的情況下,門數可大量減少。隨著後裝線膛炮的發展,無煙火藥和高能炸藥的采用,艦炮的口徑不斷增大,結構和性能不斷改進,加之裝備瞭光學測距儀、炮瞄雷達和射擊指揮儀等,艦炮的射程、發射率、命中率和彈丸破壞力等都有很大提高,運用艦炮的戰術也隨之不斷發展。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艦炮一直作為水面戰鬥艦艇進行海戰的主要武器。

  20世紀60年代,精確制導反艦武器的出現,使艦炮的地位發生瞭顯著變化。但艦炮依然是水面戰鬥艦艇不可缺少的武器。艦炮將進一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自動化程度,增大發射率,提高精度,采用閉環校射技術,研制發展新型炮彈和引信以增大對目標的毀傷率,提高對掠海面或末端俯沖導彈等高速目標及岸上目標的打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