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兵力在海洋進行的戰役和戰鬥。通常由海軍諸兵種協同進行,有時也可由海軍某一兵種單獨進行。海戰的基本類型是海上進攻戰和海上防禦戰。作戰樣式有:海上機動編隊的進攻戰和防禦戰,潛艇戰和反潛戰,海上封鎖戰和反封鎖戰,海上破交戰和保交戰等。基本目的是消滅敵方海軍兵力,奪取制海權。重要海戰的勝負,對某一海洋戰區戰局的轉變,甚至對戰爭的進程產生重要的影響。

  海戰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艦船動力及武器裝備的發展而發展,經歷瞭槳船時代、帆船船時代和蒸汽艦時代,由使用冷兵器的撞擊戰和接舷戰發展到使用火炮、魚雷、深水炸彈和導彈武器作戰;由單兵種作戰發展到諸兵種協同作戰。

  槳船時代的海戰 作戰雙方使用以劃槳為動力的木船和冷兵器交戰,以撞擊戰和接舷戰決定勝負。公元前485年,中國南方諸侯國吳與北方諸侯國齊的舟師在黃海進行的海戰,公元前480年希臘和波斯進行的薩拉米斯海戰,都是槳船時代早期的較大規模的海戰。14世紀中葉,戰艦裝備瞭滑膛炮,交戰雙方在遠距離實行舷炮戰,在近距離仍進行撞擊戰、接舷戰。1571年,威尼斯、西班牙聯合艦隊同奧斯曼帝國進行的勒班陀海戰,開始使用風帆戰艦,戰術上采取瞭火力與機動相結合、正面突擊與迂回相結合,最後仍以撞擊戰和接舷戰決戰。這是槳船時代晚期較大規模的一次海戰。

  帆船時代的海戰 作戰雙方使用風帆戰艦以舷炮交戰。初期仍有一部分劃槳戰船使用冷兵器交戰,以後劃槳戰船逐步為風帆戰艦所取代,17世紀中葉槳船向帆船的過渡基本完成。18世紀,戰列線戰術(亦稱線式戰術)成為海戰的主要戰術。18世紀末~19世紀初,戰艦裝備瞭發射實心彈的榴彈炮和爆炸彈的加農炮,艦隊的機動能力和艦炮射程、威力進一步提高,交戰雙方艦隊以縱隊形式的戰列線在更遠距離進行舷炮戰。1805年,英國艦隊同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進行的特拉法爾加角海戰,英國艦隊擯棄瞭戰列線戰術,采用機動戰術,以戰術群進行穿插分割,首先攻擊敵方旗艦,取得瞭勝利。這是帆船時代末期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戰。

  蒸汽艦時代的海戰 19世紀中葉,一些國傢的海軍逐步由帆船艦隊過渡到蒸汽艦隊。軍艦的噸位不斷增大,機動性和續航力有瞭很大的提高,裝甲防護不斷加強,射程遠、命中率高、破壞力大的線膛炮取代瞭滑膛炮,可旋轉的炮塔炮代替瞭固定的舷炮。裝甲艦、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等大型艦成為艦隊的主力艦,“巨艦大炮制勝”的戰略思想占統治地位。這一時代最早的海戰是1853~1856年的克裡木戰爭中的海戰。此後,甲午海戰、對馬海戰、日德蘭海戰等,都是這一時代中期的戰役規模的海戰。參戰艦隊采取迅速機動的戰術,占領有利陣位後,實施猛烈攻擊,以充分發揮火力和航速上的優勢,奪取海戰的勝利。這一時期還進行瞭水雷戰,魚雷艇也開始在海戰中運用。魚雷武器的使用,使小艦擊沉大艦成為可能,動搖瞭“巨艦大炮制勝”的傳統觀念。19世紀末~20世紀初,潛艇和海軍飛機開始出現在海洋戰場上,無線電通信也開始用於海軍的作戰指揮。海戰開始由單一水面艦艇在有限的海域交戰,向諸兵種在廣闊海洋協同進行的立體戰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和海軍航空兵在海戰中配合水面艦艇作戰,取得瞭較大的戰果,尤其是海軍航空兵顯示瞭巨大的威力。1940年英國艦載機襲擊意大利塔蘭托,日本航空母艦編隊飛機襲擊珍珠港,日美中途島海戰等,每次參戰的飛機從數十架到數百架,成為重要的突擊兵力。戰役和戰鬥的突然性、速決性、破壞性空前提高。“巨艦大炮制勝”的戰略思想逐步被海戰的實踐所否定。

  現代條件下的海戰 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軍裝備瞭導彈武器,艦艇采用瞭新型的常規動力和核動力,飛機采用瞭噴氣動力和垂直/短距起落技術,出現瞭全球海洋衛星監視系統和遠距離的探測設備,指揮、操縱和武器控制日益自動化,使海戰戰術發生瞭變化。海軍諸兵種在水面、水下和海空的廣闊領域密切協同作戰;戰場情況變化急劇,戰役和戰鬥的突然性、速決性空前增大;現代化的海上編隊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綜合突擊威力和電子對抗能力;奪取和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意義愈益重要,鬥爭更加劇烈;組織指揮和戰鬥、技術、後勤等各項保障日益繁重。為奪取海戰的勝利,交戰雙方采取一切可能手段,迅速準確地查明敵方情況,快速地機動兵力,力爭主動,先機制敵,盡可能運用襲擊戰打擊敵方,並隨時準備實施反襲擊戰,以挫敗敵方的攻擊。海戰的這些新特點,在60年代以來的中東戰爭、印巴戰爭和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等多次海戰中,已初步顯示出來。隨著導彈、核武器的發展,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裝備的不斷更新,防潛、防空兵力的加強,海戰將會繼續出現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