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登陸作戰任務的陸、海、空軍部隊或海軍陸戰隊,對據守島、岸之敵實施渡海進攻作戰的訓練。它屬於戰役訓練範疇。目的是使部隊學會渡海登陸聯合作戰的組織指揮和作戰技能。

  登陸作戰訓練,冷兵器時代比較簡單,主要是學習劃船搖櫓和演練戰鬥隊形。火器時代有瞭較大的發展。1661年中國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前,在金門、廈門等地進行瞭登陸作戰訓練。1664~1776年間,英、荷、法、俄、美等國相繼成立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訓練成為海軍陸戰隊隊的主要訓練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登陸作戰訓練的內容越來越廣泛,規模越來越大。1944年美、英等國軍隊組織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參戰的陸、海、空軍戰前進行瞭約5個月的訓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登陸作戰訓練,始於1949年10月解放金塘島的部隊在金塘灣瀕海地區進行的戰前訓練。1950年3月前,擔任解放海南島的部隊,根據乘坐帆船登陸突破的特點,在雷州半島南部海域進行瞭登陸作戰訓練,提高瞭渡海作戰的能力。1955年1月前,擔任解放一江山島登陸作戰的陸、海、空軍部隊,進行瞭戰前訓練,提高瞭諸軍種、兵種聯合登陸作戰的能力,為渡海登陸作戰的勝利打下瞭基礎。

  登陸作戰訓練受水文、氣象、灘頭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大,登陸兵海上適應性訓練的時間長,諸軍種、兵種協同動作要求高,排除水中、灘頭障礙物的訓練難度較大,訓練物資、器材的保障任務繁重。因此,登陸作戰訓練的組織工作較為復雜。

  登陸作戰訓練通常按照登陸作戰的要求分階段組織實施。重點進行裝載上船、編隊航渡、突擊上陸、鞏固和擴大登陸場的訓練。陸、海、空軍和海軍陸戰隊,根據擔負的作戰任務確定訓練內容。陸軍主要是登陸兵上船,裝備、物資的裝(卸)載,航海的適應能力,克服灘頭障礙,突擊上陸和鞏固、擴大登陸場等。海軍主要是奪取一定范圍內的制海權,輸送登陸部隊,開辟通路,支援登陸部隊的行動等。空軍主要是奪取一定范圍內的制空權,掩護登陸編隊航渡,支援陸、海軍行動,協同陸、海軍開辟通路等。

登陸部隊搶灘登陸訓練

  訓練程序通常是先陸地、後海上,先近海、後遠海,先分練、後合練。在諸軍種、兵種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渡海登陸作戰演習。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輸送、登陸、著陸工具將會不斷更新,特別是在使用導彈、核武器和廣泛開展電子對抗的條件下,登陸、抗登陸作戰將更加激烈和復雜,登陸作戰訓練的內容將更加豐富,方法也趨於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