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進攻據守海岸或島嶼之敵的戰鬥。登陸部隊通常在戰役編成內突破敵人海岸防禦,奪取登陸場,保障主力上陸和發展進攻,有時也可單獨進行登陸戰鬥和發展進攻;或奪取敵占島嶼;或為配合瀕海陸上的作戰行動,在敵占海岸的側後登陸。

  登陸戰鬥受海區地理、水文、氣象的影響較大,海上航渡易遭敵方襲擊。登陸部隊在敵前登陸,背水攻堅,戰鬥激烈,指揮協同複雜,後勤保障任務艱巨。實施前,要充分準備,周密計畫,建立陸海空軍統一指揮機構,組織各軍種、兵種種間的協同,籌集物資器材,加強各種保障;登陸地段通常根據上級意圖、敵人防禦配系、敵岸地形等情況,選在便於登陸工具展開和機動,便於各軍種、兵種協同,便於登陸、著陸和鞏固擴大登陸場的地段,有時也可以選在敵防禦薄弱、灘岸地形復雜、能出其不意之處;登陸時間根據敵情、任務和季節、氣象、潮汐、水流、月相等條件確定,力爭達成突然性。登陸戰鬥分集結上船、航渡、突擊上陸和鞏固擴大登陸場等階段。突擊上陸是登陸戰鬥的關鍵,通常采取搶灘登陸與垂直登陸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戰鬥時,要先進行火力準備,在水際和灘頭的敵障礙物中開辟通路,登陸兵在敵遠程火炮射程以外展開、換乘,在航空兵和艦艇火力掩護下全速駛向敵岸,通過已開辟的通路,搶灘上陸,一舉攻占灘頭陣地,及時使用第二梯隊進入戰鬥,連接、鞏固和擴大登陸場,繼續發展進攻,迅速殲滅防禦之敵。

  古代的登陸戰鬥,一般隻要渡過海區,不經激烈戰鬥即可上陸。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和海岸防禦的加強,登陸戰鬥逐漸發展為復雜的戰鬥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發展為陸海空軍聯合進行的登陸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解放沿海島嶼,曾經進行過多次登陸戰鬥。隨著氣墊船、大型兩棲艦艇和直升機等登陸輸送工具的發展,登陸兵克服障礙的能力不斷提高,采取由岸到岸的方式輸送登陸兵和以直升機運載登陸兵垂直登陸的聯合作戰,將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