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索托王國原名巴蘇陀蘭,位於非洲南部,國土四周為南非共和國所包圍。面積30344平方公裡。人口149萬人(1985),大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馬塞盧。(見彩圖)

萊索托王國首相官邸

  早期歷史 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以前,巴蘇陀人已在萊索托定居。他們飼養牲畜,經營農業。18世紀末,原始公社瓦解,部落混戰。19世紀初巴莫科特利部落的莫謝希統一瞭各部落,建立巴蘇陀王國(非洲人稱萊索托王國)。

  殖民者入侵 1837年佈爾人大遷徙,侵入巴蘇陀人居住的卡利登谷地。佈爾殖民者以塔巴恩丘為中心,憑借武力蠶食並吞巴蘇陀人土地,把巴蘇陀人趕到東部山區。莫謝希利用英佈矛盾,於1843年與英國訂約。英國承認已被佈爾人侵占的土地是巴蘇陀人的土地。不久,英國改變政策,支持佈爾人兼並巴蘇陀人的土地。1850年和1852年巴蘇陀軍兩次重創英軍,迫其撤離萊索托。其後,在英國支持下,佈爾殖民者侵占瞭巴蘇陀人大片土地。巴蘇陀人為保衛土地進行瞭長期鬥爭。1858年以後,佈爾人屢次入侵,巴蘇陀人大片國土淪喪。1868年,莫謝希為避免國土被佈爾人完全吞並,向英國提出保護的要求。同年,英國宣佈對萊索托實行“保護”。1869年英國殖民當局同佈爾人劃定瞭萊索托邊界,巴蘇陀人喪失卡利登河以西土地。

  1871年萊索托並入英國在南非的開普殖民地,由開普政府直接統治。1880年開普政府試圖解除巴蘇陀人的武裝,7月,爆發巴蘇陀人起義,戰鬥持續8個月,史稱“保槍戰爭”。1881年雙方簽訂休戰協定,允許巴蘇陀人保留槍支。1884年,萊索托改為英國直轄殖民地(保護國)。英國實行間接統治,保存酋長權力。

  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一直企圖吞並萊索托。1931年要求英國把萊索托移交南非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非政府以萊索托國土四周受其包圍,通過勞工政策、過境交通、關稅制度和糧食供應等方面施加壓力,把萊索托變為南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附屬物和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地。

  爭取獨立的要求 萊索托由教會控制的教育事業較發達,知識分子階層形成較早。1907年一些教師、職員和商人組織進步協會,對英國統治提出溫和批評,要求改革教育、商業和行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勒菲拉兄弟組織的平民聯盟要求廢除殖民制度,抨擊酋長的反動作用,吸收農民和雇工入會。到20年代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群眾組織。

  1946年以後,爭取憲法改革的鬥爭蓬勃發展。1952年以恩祖·莫赫勒為首的原平民聯盟成員組成巴蘇陀蘭非洲人大會黨,要求實行自治和民主改革,限制酋長權力,進而實現完全獨立。1959年成立瞭以約瑟夫·萊佈阿·喬納森酋長為首的國民黨,要求保存酋長特權,逐漸走向獨立,該黨得到天主教會的支持。

  獨立後的萊索托 1959年英國殖民政府頒佈憲法,1960年舉行大選,獲得最多席位的非洲人大會黨要求立即獨立。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迫使英國答應萊索托1965年實行自治。1965年舉行國民會議第一次大選,國民黨以2票多數成為執政黨。1966年萊索托宣告獨立,成立萊索托王國,由最高酋長貝倫·希伊索為國王,稱莫舒舒二世,實行君主立憲制,國民黨首領喬納森任首相組閣。由於國民黨政府執行追隨南非的政策,遭到廣大群眾的反對,國王也不贊同。1966年12月27日群眾舉行示威,國民黨政府武力鎮壓,逮捕非洲人大會黨主席莫赫勒,軟禁國王。1970年喬納森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停止實施憲法,取締所有反對黨,國王流亡荷蘭,1971年才回國。1973年喬納森成立臨時議會,負責起草新憲法,遭到反對黨抵制。1985年1月臨時議會宣告解散。由於南非政府支持萊索托政府的反對派,幹涉內政,兩國關系緊張。1982年12月9日,南非軍隊入侵馬塞盧。在對外方面,萊索托反對南非當局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1983年4月30日萊索托政府同中國政府代表簽署建交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