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咸豐五年至同治三年(1855~1864)間,陳開、李文茂領導的廣東天地會起義軍,在廣西建立大成國,開展反抗清朝統治的戰爭。

  咸豐初年,兩廣天地會在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下紛紛起義反清,其中以陳開、李文茂兩支勢力最大。五年春,起義軍久圍廣州不克,溯西江轉入廣西,八月十七佔領潯州(今桂平),建立大成國,起義首領都稱為王。九月,起義軍佔領貴縣、武宣、象州、平南。十月,分路向外發展,經過一年的戰鬥,佔領瞭東到梧州,南至北流,西西到南寧,北至融縣(今融水)的廣大地區,隊伍發展到數十萬人。

  當起義軍勝利發展之際,清軍正積極準備反撲。七年五月,湖南巡撫駱秉章應廣西巡撫勞崇光之請,命候選知府蔣益澧率湘軍3600餘人進駐桂林;八月,左江鎮總兵色克精阿調集團練奪占南寧;廣東清軍加緊添制戰船,準備進援廣西。時起義軍未能根據敵情變化,作抗擊清軍的準備,反而決定進攻桂林。八年二月,平靖王李文茂率部由柳州出發,進至離桂林六十裡之蘇橋,等待陳開部。平潯王陳開率部由梧州北上,進至平樂季魚塘時,遭到湘軍阻截;這時梧州又受到廣東清軍的進攻,陳開被迫率部回救,致使湘軍得以集中兵力進攻李文茂部。四月,李部敗退柳州。不久梧州、柳州先後失守,起義軍受到很大削弱。十月,李文茂病故。九年十月,陳開率軍再占柳州。時太平軍石達開部返回廣西並占領瞭慶遠(今宜山)等地,但兩支起義軍未能聯合對敵。十年一月,柳州又被清軍攻占。十一年七月,潯州陷落,陳開被俘犧牲。餘部在隆國公黃鼎鳳率領下,在貴縣一帶繼續堅持反清鬥爭,直至同治三年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