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八路軍第129師等部在磁縣、武安、涉縣、林縣地區發起的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役。

  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制定瞭一系列防共、限共、反共政策。同年11月,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又確定以軍事反共為主的方針。12月至翌年春,國民黨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部進攻陝甘寧邊區;閻錫山部進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和八路軍晉西支隊。隨後,蔣介石又調集10萬餘人的兵力,向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邊等抗日根據地進犯。他們到處殺害抗日軍民,摧殘抗日民主政權,企圖將該地區的八路軍消滅或驅趕至滄縣至石門(今石傢莊)、正定至太原鐵路以北,切斷八路軍與新四軍的聯系。八路軍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對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擊。國民黨頑固派在其軍事進攻遭到失敗後,又調集兵力加緊部署新的進攻。1940年2月初,蔣介石令石友三等部,在平漢鐵路以東進攻八路軍冀南抗日根據地;令鹿鐘麟、朱懷冰和孫殿英等部,進攻八路軍太行抗日根據地。2月中旬,朱懷冰部在武安、涉縣公路以南,漳河以北的八路軍太行根據地內,占領陣地,構築碉堡,並襲擊八路軍第129師先遣支隊和青年縱隊等部。事件發生後,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致電國民黨當局,要求派員查處,以期消除摩擦,團結抗戰。然而,國民黨當局置若罔聞。

  為反擊國民黨頑固派新的軍事進攻,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遵照總部的命令,決心在平漢鐵路以東進行衛(河)東戰役消滅石友三等部的同時,利用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內部矛盾,爭取鹿鐘麟、孫殿英部中立,集中13個團的優勢兵力(由晉察冀軍區加強一部兵力),於平漢鐵路以西發起磁武涉林戰役,消滅孤立突出的第97軍朱懷冰部。戰役的編組是:以青年縱隊、晉察冀挺進支隊、冀中警備旅組成中央隊;以獨立支隊、第129師特務團、第386旅新編第1團一部組成右翼隊;以先遣支隊第1大隊為左翼隊;以獨立遊擊支隊在漳河以南古城至觀臺間,選擇隘路要點設伏;另以八路軍第2縱隊指揮第344旅、第385旅、決死隊第3縱隊等部,在壺關、陵川地區,鉗制長治以南的國民黨軍。

磁武涉林戰役

  3月5日2時,反擊戰役開始。中央隊之青年縱隊由冶陶、警備旅由石泊鎮同時進攻廟莊、南坡、桃花山及前後牧牛池的第97軍補充團,激戰至16時,補充團大部被殲滅,其餘向牧牛池東南逃竄。挺進支隊由石泊鎮進攻前後何傢、禪房、青陽山的新編第24師第70團,戰至12時,該團一部被俘,其餘向關防、兩岔口撤退。22時,中央隊主力會合於前後牧牛池地區,並繼續攻擊前進。朱懷冰部主力在中央隊的打擊下,退集於南北兩岔口、東西花園、南北賈壁地區。右翼隊在中央隊開始進攻的同時,在峪門口擊潰冀察遊擊第2縱隊第4支隊,隨後攻占南王莊、齊傢嶺,殲滅第97軍1個營,並以主力扼守齊傢嶺,一部向甘泉、北王莊推進。6日1時許,中央隊主力和左翼隊合擊退集在南北岔口、東西花園、南北賈壁的頑軍。拂曉,中央隊與左翼隊發起總攻,第97軍主力在南北兩面夾擊和右翼隊的堵擊下,遺棄輜重及後方機關,向林縣潰逃。第129師戰役指揮部為殲滅頑軍於林縣以北,除留左翼隊於漳河以北,打掃戰場,監視日軍外,令中央隊、右翼隊星夜南追;令獨立遊擊支隊迅速進至林縣以南的臨淇、西平羅一帶,截擊南逃頑軍。7日9時,右翼隊於蘆傢寨及東西崗地區抓住頑軍一部,加以猛烈攻擊,遲滯瞭頑軍的南逃,為中央隊從兩翼兜擊頑軍爭取瞭時間。8日4時,中央隊主力於姚村以東截住頑軍主力一部,經7小時激戰,殲其約3000人,爾後向孝子莊以東兜擊。中央隊之青年縱隊於8日拂曉,在漳河南側的大河村殲滅頑軍1個營,爾後向南卷、北卷以西兜擊。朱懷冰部主力在第129師各部東西兩面夾擊之下大部被殲,餘部經橫水繼續南逃,在臨淇以北又被獨立遊擊支隊截殲一部,最後僅剩2000餘人,竄入修武境內。是役,除新編第5軍孫殿英部保持中立未受打擊外,第129師共殲滅朱懷冰等部萬餘人。3月11日,衛(河)東戰役勝利結束。隨後,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進行談判,達成停戰協議。雙方議定以臨(汾)屯(留)公路和長治、平順、磁縣之線為界,該線以南為國民黨軍駐區,該線以北為八路軍駐區。至此,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徹底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