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垂直起飛、降落和起飛、著陸距離均在300米以內的固定翼飛機的總稱。前者稱垂直起落飛機,後者稱短距起落飛機。大多數垂直起落飛機兼有短距起落能力。垂直/短距起落飛機可減少或基本擺脫對機場的依賴,便於出擊、疏散、隱蔽和轉移。垂直起落的殲擊機或強擊機,可裝載在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或兩棲攻擊艦(見登陸艦艇)等大、中型水面艦艇上,以提高艦艇的防空能力和突擊能力。短距起落的運輸機也已開始使用。

  垂直/短距起落技術,已受到普遍重視視。垂直起落技術主要有:①起落時,偏轉發動機噴口、螺旋槳或其他推力源,使之產生向上的推力(拉力);②機翼與裝在它上面的發動機一起偏轉方向;③飛機上裝有升力發動機和推力發動機兩種動力裝置。

  短距起落技術主要有:①減小飛機的翼載荷和提高飛機的推重比;②采用先進的氣動佈局和改變機翼平面形狀;③改變機翼剖面形狀,增大彎度;④控制附面層;⑤采用噴氣襟翼和動力增升裝置。

  噴氣式飛機出現後,飛機的起飛和著陸速度增大,滑跑距離增長,這樣不僅需要延長跑道,而且不利於飛機的作戰使用及其在地面的生存。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國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相繼著手研究垂直/短距起落飛機。50年代,主要是尋求合理的飛機氣動佈局,解決垂直起落和過渡飛行中的操縱性和安定性問題,研制專用的動力裝置,並試制出第一代垂直起落研究機,如美國的XFY-1和英國的SC-1等。60年代,出現瞭10多種垂直/短距起落試驗飛機,如聯邦德國的VJ-101、DO-31和法國的“幻影”Ⅲ-V等。現已裝備部隊的垂直起落飛機有兩種:英國的“鷂”式和蘇聯的雅克-36。“鷂”式飛機於1957年開始研制,1969年裝備部隊,主要用來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並有一定的空戰能力。這種飛機裝有噴管可轉向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以提供升力和平飛推力;最大平飛速度1186公裡 /小時,轉場航程3300公裡,最大外掛重量2270公斤。為增大航程和載彈量,一般采用短距或斜板起飛,垂直降落。1982年4月,英國、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戰爭中,“鷂”式和艦載型“海鷂”式飛機首次參加實戰。

蘇聯雅克-36垂直起落飛機

  20世紀70年代,蘇聯開始裝備雅克-36。這種飛機采用升力發動機,隻能垂直起落,最大平飛速度1250公裡/小時,最大載彈量約1000千克,活動半徑240公裡,航程560公裡。

  垂直/短距起落飛機,是今後軍用飛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美、蘇等國除研制超音速垂直/短距起落殲擊機外,還重視發展垂直/短距起落運輸機和其他飛機。垂直/短距起落飛機的發展,主要是改進動力裝置、氣動佈局和操縱調節系統,廣泛采用高效能增升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