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諾森三世

  羅馬教皇(1198~1216在位)。義大利人,原名為洛塔裡奧(塞尼的)。1160(一說1161)年生於羅馬附近阿納尼的一個貴族傢庭,為教皇克萊門特三世之侄。早年就到巴黎攻讀神學,後到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學法學。1185年年在羅馬教廷任神職,1187年授副補祭,1190年擢升六品樞機主教。1197年,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死後,將德意志封建主的勢力逐出意大利。1198年1月8日當選教皇。英諾森三世是繼格列高利七世之後教皇神權政治的著名代表人物。在位時教皇權勢極盛。他利用人們的宗教感情和封建君主割據的混亂局面,使教皇不僅在宗教事務方面,而且在世俗事務方面也都居於首位。為確立“教權至上”,他提出“太陽與月亮”的理論,宣稱教皇的權力象太陽,皇帝的權力象月亮,月亮的光輝隻是太陽光的反射,以此說明教皇是“萬王之王”,有權廢黜君主。先後迫使英國、瑞典、丹麥、葡萄牙、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等國君主稱臣納貢,使羅馬教廷成為處理西歐和中歐各國一切宗教事務和教義問題的最高機構。1202年發動第4次十字軍東侵。1209年鎮壓法國南部阿爾比派的反封建運動。為瞭鎮壓異端運動和自由思想,他對教會各方面的活動都有重要規定,並積極扶植成立托缽僧團。宣傳清貧福音,要人民安於貧困,忠於教皇。設立宗教裁判所以鎮壓一切反對教會、反對封建的異端。他還征收名目繁多的捐稅,大量出售贖罪符以聚斂錢財。1216年6月16日,在積極準備再次發動十字軍收復聖地時在佩魯賈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