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人階級為支援煤礦工人反擊資產階級的進攻,於1926年舉行的歷史上第1次總罷工。先後有近600萬以上的工人參加這次罷工。

  1924年底,保守黨政府試圖用降低工人生活水準的辦法來穩定國傢經濟。1925年6月,煤礦資本傢提出大幅度降低工資,取消工資最低限額。這個措施遭到英國工人階級的堅決反對。保守黨政府被迫作出讓步,7月31日宣佈向礦主提供9個月的補助金,使他們可以維持工人的工資。這是英國工人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7月311日(星期五)因而被工人稱為“紅色星期五”。

  此後,政府和資本傢立即著手儲煤囤糧,建立特別警察部隊和破壞罷工的“維持供應組織”,準備反撲。同時,資產階級報刊制造反對罷工的輿論,指責礦工堅持過份的要求。政府和地方政權制訂瞭對付罷工的詳細計劃。1926年3月政府建立的皇傢煤業情況調查委員會發表報告,建議推遲礦工提出的煤業改組,立即降低礦工工資和延長勞動時間。礦工斷然拒絕委員會的建議。4月30日,礦主們宣佈如礦工不接受他們的要求就從5月1日起開始總同盟歇業。廣大工人決心迎接挑戰。各工會執行委員會的代表會議5月1日通過舉行總罷工的決議。

  5月4日總罷工開始,當天參加罷工的人數約有300萬,包括各個主要工業部門。全國經濟陷入一片混亂,有些地方的罷工委員會和行動委員會控制交通和食品供應,行使地方政權機關的一部分職能。英國共產黨還提出將礦井收歸國有,建立工人對煤礦的監督等要求。總罷工越來越帶有政治罷工性質。5月11日,最高法院法官宣佈總罷工非法。S.鮑德溫政府組織大量後備人員投入生產,破壞罷工,並拒絕在復工前與工會進行任何接觸。又以改組煤業為誘餌欺騙工會代表大會同意復工。這時右翼工會領袖害怕總罷工的進一步發展和鬥爭的激化會加強革命力量的影響。5月12日,工會代表大會總理事會宣佈停止總罷工。接著各工會的右翼領袖紛紛與企業主簽訂屈辱性的協定,總罷工失敗。此後,礦工又單獨堅持罷工近7個月之久,終因資金用盡不得不在11月30日復工。

  英國工人階級的鬥爭得到中、蘇、德、法、美等國無產階級的廣泛支持。中國上海20萬工人捐款資助。

總罷工期間政府當局為破壞罷工運用軍車運送物資

  1926年的總罷工給英國資產階級以沉重打擊,顯示瞭英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和鬥爭精神。但是,總罷工的失敗給英國工人階級帶來嚴重後果:1927年議會通過《勞資爭議與工會法》,宣佈總罷工和一切同情性罷工為非法,禁止組織群眾性的罷工糾察隊,限制工會為政治目的募集資金的權利。工人群眾稱其為“工賊憲章”。英國資產階級開始在右翼工會領袖配合下大力推行“工業合理化”運動,加強瞭對工人的壓制和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