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工人階級政黨。1920年7月由不列顛社會黨和若幹地方性的左翼社會主義組織聯合成立於倫敦。A.英克平是第1任總書記。

  成立後立即加入第三國際,並積極參加“不許幹涉俄國”運動。20年代英共致力於建立工人階級聯合陣線。多次申請加入工黨,並在工會運動內組織“少數派運動”,同右翼工會領導人的政策作鬥爭。在英國1926年總罷工中,堅決維護工人利益,反對職工大會總理事會的妥協投降路線。總罷工失敗後,要求放棄聯合陣線政策的左傾宗派派主義傾向在黨內抬頭。1932年第12次黨代會後,英共加強與工人群眾的聯系,組織30年代上半葉的失業工人運動。1936年組織一支英國大隊,參加西班牙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共為建立工人階級聯合陣線,反對法西斯主義、反對戰爭威脅、反對國民政府及保守黨政府的反動政策進行頑強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共全力支持反法西斯戰爭,爭取加速開辟第二戰場。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有較大增長。戰後初期英共反對帝國主義的冷戰政策,主張同社會主義國傢友好,支持各國人民的解放運動,要求消除國內壟斷勢力,實行真正的國有化。1951年英共調整自己的政策,它制訂名為《英國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的新綱領,宣佈英國可以通過將議會改造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民主機構並建立人民政府的道路過渡到社會主義。

  20世紀50年代以後英共在國內政治生活中的影響逐漸縮小,黨報發行量大幅度下降,1950年以後它在下院不再保有席位,但目前在工會中仍有相當力量。英共參加1957和1960年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此後,英共基本上支持蘇共和蘇聯政府奉行的政策。但在蘇聯入侵捷克、阿富汗等問題上持批評態度,並強調各國共產黨的獨立自主原則。1977年,英共第35次代表大會提出依靠工人階級建立廣泛的民主聯盟,分階段實現社會主義的綱領。

  英共現任總書記為G.麥克倫南,黨的機關報為《晨星報》,理論刊物為《今日馬克思主義》。黨的組織分為3級:全國執行委員會、地區委員會和支部。1984年約有1.8萬名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