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治傢、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1871~1873)、歷史學傢。1797年4月18日生於馬賽,商船船長之子。曾在艾克斯學習法律。1821年到巴黎,活躍於反政府的資產階級沙龍與自由派報界。1823~1827年發表多卷本《法國革命史》。他用歷史必然性來解釋大革命的過程,認為各黨派的鬥爭是由於階級利益的衝突,而革命的每一階段的發展都符合國傢的實際需要。他力圖借法國革命的歷史經驗為自由派的政治主張服務。1830年他參加創辦《國民報》,反對查理十世的極右政策,主張張實行英國式的議會制,鼓動報界抗議限制出版自由的“七月敕令”,並在銀行傢J.拉菲特與七月王朝之間牽線搭橋,使路易-菲利浦得以在七月革命後登上王位。七月王朝時期(1830~1848)1832、1834~1836年任內務大臣、1836年2~8月與1840年3~10月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對內既反對正統派的復辟活動,又打擊人民運動,殘酷鎮壓1832年由貝裡公爵夫人領導的正統派起義和1834年的巴黎共和派運動;對外鼓吹恢復法國軍譽,反對英國幹預歐洲大陸事務,支持埃及擺脫土耳其控制。1840年在他任首相期間決定運回拿破侖一世骨骸(1840)。梯也爾1840年10月下臺後,成為議會反對派,攻擊F.-P.-G.基佐政府。1845~1862年先後出版20卷《執政府與帝國時代的歷史》,詳細記述拿破侖一世政治、軍事、財政等方面的業績。

  1848年革命後,梯也爾作為秩序黨的頭面人物,重返議會。起先支持查理-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當總統,繼而反對他走向獨裁。1851年12月查理-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發動政變,梯也爾被拘留、放逐,次年獲許回國。此後11年暫時退出政治舞臺。1863年重新當選議員,1864年1月在議會發表要求“五項必要自由”(個人自由、出版自由、選舉自由、議員質詢權、大臣負責制)的著名演說,反對拿破侖三世的專制統治和對外冒險政策。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後,梯也爾為國防政府奔走乞和。1871年2月當選法蘭西共和國政府首腦,同年8月任共和國總統。對德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對內鎮壓巴黎公社(1871)[ID=ba_shiba]革命。

  梯也爾作為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1871~1873),依靠資產階級的巨額借款,提前償清對德賠款,使德國軍隊於1873年3月撤離法國。他的建立“保守共和國”的方針既沒得到王黨多數的支持,也遭到激進共和黨人的反對,1873年5月梯也爾被迫辭職。1877年9月3日在聖日爾曼昂萊去世。他還著有《法國革命史》10卷(1823~1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