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湯因比

  英國歷史學傢和社會活動傢,“文化形態史觀”的宣導者之一。1889年4月14日出生在倫敦。早年曾在牛津大學的巴裡奧學院學習古代史。1911年,到雅典的不列顛學院進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湯因比在英國外交部政治情報報司任職。1919年,作為英國政府代表團中的近東問題顧問,出席巴黎和會(1919)。同年,湯因比受聘為倫敦大學教授,主講東羅馬帝國史和近代希臘史。1920年左右,他著手撰寫一部多卷本的《歷史研究》。在希土戰爭中,以《曼徹斯特導報》記者的身分進行采訪。

  1925年,湯因比受聘為倫敦大學國際關系史研究教授,同時兼任英國皇傢國際事務學會研究部主任。他擔任這兩個職務達30年之久。這期間,湯因比還負責主編英國皇傢國際事務學會的年刊《國際事務概覽》(1920~1946) 。1943~1946年,湯因比任英國外交部研究司司長。被英國政府倚為“智囊”,曾以顧問身份參加過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又作為英國代表團成員,參加瞭1946年的巴黎和會。1947年赴美第5次講學。1955年退休。1975年10月22日在英格蘭約克逝世。

  湯因比倡導“文化形態史觀”(亦稱“文化形態學”)。他認為人類歷史表現為若幹各不相同的“文明”。這些“文明”都要經過5個階段,即“發生”、“成長”、“破壞”、“崩解”和“死亡”。“文明”的滅亡是可以用某種明智的、及時的措施來防止的。

  湯因比認為人類歷史上出現過20多種自成體系的偉大的文明,但其中大部分均已絕滅,目前世界上還存在著5種文明:①西方基督教文明;②東南歐和俄羅斯的東正教文明;③北非、西南亞和中亞一帶的伊斯蘭教文明;④南亞次大陸上的印度文明;⑤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東亞文明。所有這些文明不僅“在哲學的意義上說來是同時代的”,而且“在價值上是相等的”,各有各的巨大成就,也各有各的缺點和謬誤。他要以歷史事實為例,對各種“文明”興衰的原因提出各種可能的解釋,作為當前的借鑒。湯因比的史學理論,在西方世界有一定影響。

  湯因比生平最重要的著作,是12卷的《歷史研究》。此書分批出版,歷時27載(1934~1961)。此外,還有《在考驗中的文明》(1948)、《一個歷史學傢的宗教觀》(1954)、《我的經歷》(1969),以及《人類與大地母親》(1976年作為遺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