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和芬蘭之間的戰爭。1938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雙方談判徹底破裂。11月28日,蘇聯宣佈芬軍在邊境挑釁,決定單方面廢除1932年締結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次日中斷瞭兩國外交關係。11月30日,蘇軍以20個師(45萬人)、2000輛戰車和1000餘架作戰飛機開始向芬蘭發起全線進攻,宣佈在其佔領區帖裏約基成立瞭以O.B.庫西寧(1881~1964)為首首的芬蘭民主政府,聲稱紅軍是應政府要求越過邊界的。芬軍在力量對比不利的情況下,憑借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的“曼納海姆防線”的堅固工事,利用嚴寒和沼澤森林的有利地形,展開反擊戰、陣地戰和消耗性圍殲戰,因此蘇軍除在北冰洋的貝柴摩和薩拉地區進展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一帶傷亡較大,對芬軍主陣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蘇軍重新組織攻勢,總兵力增加到46個師,於2月11日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峽發動總攻,空軍對芬後方城市和交通線進行瞭狂轟猛炸,14日突破曼納海姆防線,芬軍於2月26日退守維堡一線。戰爭一直延續到3月,蘇聯面對芬軍頑強的抵抗,不得不拋棄庫西寧政府,芬蘭政府也因彈盡糧絕隻得接受蘇聯的媾和條件。3月13日兩國經瑞典調停在莫斯科簽定瞭和平協定,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維堡(芬蘭第三大城市,重要工業中心和塞馬運河出海口)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30年。由於整個戰爭是在冬季嚴寒中進行的,史傢稱之為“冬戰”。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國進攻蘇聯後,芬蘭於25日借口蘇機轟炸瞭芬蘭領土,宣佈全國處於戰爭狀態,芬、蘇重新開戰,史傢稱之為“續戰”。芬軍於6月28日發動總攻,9月占領維堡等城市,12月6日芬蘭宣佈收復在冬戰中的一切失地。1944年蘇軍在德蘇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後,6月9日揮師向芬軍陣地猛攻,攻破“新曼納海姆防線”。6月15日,芬軍退出東卡累利阿,20日維堡失守。6月23日蘇敦促芬蘭投降,並命令蘇軍繼續向芬蘭縱深地區挺進。7月蘇軍重占薩拉地區,芬軍已失去再戰的能力,8月芬蘭被迫求和,並於9月2日宣佈斷絕同德國的關系,9月19日在莫斯科同蘇簽訂停戰協定和臨時和約,並對德宣戰。1947年2月10日,蘇聯等盟國與芬蘭在巴黎簽訂正式和約。《巴黎和約》除確認1940年《蘇芬和約》的一切規定外,芬蘭又將貝柴摩省歸還蘇聯;把波卡拉半島租讓蘇聯50年;賠款3億美元,並承擔審判戰犯,限制軍事建制等義務。芬蘇兩次戰爭中,蘇從芬蘭共割取45840平方公裡的土地,將卡累利阿地區蘇芬邊界線向北推移瞭150公裡。

蘇芬戰爭中芬軍偵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