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普勒斯共和國位於地中海東部,扼亞、非、歐三洲海上交通要衝。為地中海第三大島。面積9251平方公裡。人口66.2萬(1984),80%是希臘族人,信奉東正教;18%是土耳其族人,絕大部分為遜尼派穆斯林。主要語言為希臘語和土耳其語,通用英語。首都尼科西亞。

  英國佔領以前的賽普勒斯 西元前第6千紀,塞島上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西元前第2千紀中葉至前第2千紀末,邁錫尼-阿阿卡亞人和希臘人相繼遷居塞島。他們傳播希臘文化,建立瞭薩拉米斯等城邦國傢。公元前10世紀塞島已成為東地中海上的貿易和轉運中心,同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希臘等地進行木材、銅和象牙交易。

  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發達的對外貿易使塞浦路斯成為歷代強國爭奪的目標。公元前708年亞述征服塞島。公元前560和前540年埃及和波斯先後入侵。島上各王國被迫向波斯帝國稱臣納貢,提供軍隊和戰艦;但保留內部社會結構和鑄造錢幣等自治權。公元前333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塞浦路斯艦隊幫助下趕走瞭波斯人。公元前294~前58年,塞浦路斯隸屬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1世紀塞浦路斯人民反抗過羅馬的入侵。公元前58年被並入羅馬帝國。公元45年基督教開始傳入。至4世紀,島上居民確立瞭基督教的信仰。羅馬帝國分裂 (395)後,塞浦路斯成為拜占廷帝國屬地。從7世紀中葉起,阿拉伯人多次襲擊塞島,占領瞭該島一些地區,直到965年拜占廷又恢復瞭對塞島的絕對統治。1184~1191年,塞浦路斯總督伊薩克·科穆寧曾脫離拜占廷而獨立。1191年英國國王理查一世在第三次十字軍東侵途中占領塞島,後又轉讓給聖殿騎士團。該團的一名成員蓋伊·德·呂齊尼昂遂統治塞島,建立瞭拉丁帝國,即呂齊尼昂王朝(1192~1489)。1489年塞浦路斯落入威尼斯之手。塞浦路斯人民對外族入侵和壓迫進行瞭堅決的鬥爭,公元前5世紀末至前4世紀初薩拉米斯王埃瓦戈拉斯曾聯合島上各希臘族王國反抗波斯統治者;魯西格南時期也發生過多次人民起義。

法馬古斯塔城的奧塞羅門(公元前1世紀建)

  1571年,塞浦路斯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征服初期,土耳其把拉丁人侵占的土地歸還給希臘族居民,正式承認塞浦路斯正教會的獨立地位,並任命其大主教為“埃思納克”(相當於省長或民族領袖),負責管理基督教居民。19世紀初,塞浦路斯正教會和島上希臘族居民暗中支持希臘本土的獨立運動,土耳其蘇丹對之進行嚴厲鎮壓。

  1877~1878年俄土戰爭期間,土耳其為換取英國幫助,於1878年6月與英國簽訂協定,同意由英國接管塞浦路斯的行政權,而土耳其蘇丹仍享有宗主權。1914年土耳其站在德國一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正式宣佈兼並塞島。根據戰後簽訂的洛桑條約[ID=luo_huiyi](1923),土耳其承認瞭英國對塞島的主權。

  共和國成立和塞浦路斯問題 英國占領塞島後,塞浦路斯正教會開始進行“意諾西斯”(即爭取同希臘合並)運動。土耳其族人則要求將塞島歸還土耳其。英國出於自身的殖民利益,也反對意諾西斯運動。1931年英國鎮壓瞭塞浦路斯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的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意諾西斯運動出現新高漲。1950年大主教馬卡裡奧斯三世成為該運動的領袖。前希臘軍官G.T.格裡瓦斯上校領導“埃奧卡”(塞浦路斯戰鬥者全國組織)展開瞭武裝鬥爭。以F.屈奇克為首的土耳其人則建立抵抗組織,要求分治。1955年以後希、土兩族矛盾激化,發展為武裝沖突。1959年2月,希、土兩族同英國、希臘和土耳其簽訂瞭《蘇黎世-倫敦協定》。該協定規定:塞浦路斯獨立(英國仍保有對兩個軍事基地的主權),其安全由英、希、土共同保證;希、土兩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在各自的內部事務上完全獨立;希、土兩族代表分任正副總統,對重大問題都有否決權。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共和國宣告成立,馬卡裡奧斯三世和屈奇克分別當選為正副總統。同年9月塞浦路斯加入聯合國。1961年加入英聯邦。

  塞浦路斯獨立以後,兩族矛盾有增無減,多次發生流血沖突。1974年7月,希臘軍人集團在塞浦路斯策動政變,推翻馬卡裡奧斯三世總統,要求同希臘合並。但新政府成立不久即夭折。同年12月馬卡裡奧斯三世繼續當政(見彩圖)。土耳其根據1960年英、希、土三國“保證條約”,以保護土族居民安全為由,派兵在塞島北部登陸,占領瞭全島1/3以上地區。1975年2月土族宣佈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希、土兩族代表進行過多次會談,未能解決分歧。1983年11月土族宣佈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使塞浦路斯問題更趨復雜化。1984年5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塞浦路斯問題的550號決議,呼籲尊重塞浦路斯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統一和不結盟,重申各國不承認塞土族獨立。

塞浦路斯總統馬卡裡奧斯三世檢閱軍隊

  塞浦路斯政府奉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1971年12月14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