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羅馬王政時代第6位國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統治時期(約西元前578~前534)實行的一系列軍事和政治改革。古典作傢關於這次改革具體內容的記載可能摻雜瞭後世的傳說,但改革事件本身及其主要內容符合羅馬當時社會發展情況。

  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廢除原有的三個氏族部落,代之以按地域原則劃分的4個城區部落和一些鄉村部落。新建的地域部落為行政單位,設有管理機構,負責公民註冊登記、徵兵和徵稅。同時他對羅馬自由居民進行財產普查,按財產產多寡把公民分為5個等級。當時劃分財產等級可能是以土地為標準,後代史傢改以錢幣折算。5個等級的財產資格分別為10萬、7.5萬、5萬、2.5萬、1.25萬(一說1.1萬)阿司。第5等級以下的稱為無產者。軍事組織和財產等級密切相關。各等級提供數目不等的“森圖裡亞”(Centuria,又譯“百人隊”):第1等級提供98個森圖裡亞,其中包括18個騎兵森圖裡亞和80個重裝步兵森圖裡亞;第2、3、4等級各出20個步兵森圖裡亞;第5等級出30個輕裝步兵森圖裡亞。另外,工匠和號手各組織2個森圖裡亞,無產者提供1個森圖裡亞。合計共193個森圖裡亞。不同等級的森圖裡亞的人數是不相等的。各等級的森圖裡亞分成年輕者(17~46歲)和年長者(47~60歲)兩部分。公民兵必須自備武裝,裝備隨財產等級而有所差別。此外,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還創設瞭森圖裡亞會議。起初這個會議具有軍事性質,後來取代庫裡亞會議,獲得宣戰、媾和、選舉高級官員、制定法律和審判等職權。因它以森圖裡亞為單位投票,實際上被擁有森圖裡亞數目過半的第1等級富有公民所控制。

  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是羅馬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占有制社會的重要歷史事件。它打破瞭氏族制的藩籬,按照地域和財產原則劃分公民,吸收大批外來移民為公民,擴大瞭羅馬城邦公民集體的基礎。同時又擴充和改組軍隊,增強瞭羅馬的實力。在新建立起來的森圖裡亞組織制度中,氏族貴族依然保持特權;但平民和外來人中的有產者得以參加森圖裡亞會議和軍隊,獲得一定的權益。經過改革,“以個人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古代社會制度就已經被破壞瞭,代之而起的是一個新的、以地區劃分和財產差別為基礎的真正國傢制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26頁)。